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周时期,王者立四时之序而化天下。《礼记·月令》记载了周天子一年四季的礼仪活动,当时许多风俗由专职官员负责。秦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更把传统节日变成了转移阶级矛盾视线的手段。中国的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春节雏形是庆丰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七夕节反映了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模式。除夕全家守岁,清明祭祖扫墓,端午系五色丝、涂雄黄,七夕看牛女相会,中秋团圆,重阳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仍以家庭为主组织进行,新节日则以单位和学校为主组织进行。

——摘编自秦永洲著《中国社会风俗史》

材料二   西方国家,虽有类似中国全家团聚的重大传统节日如圣诞节、新年、感恩节等,同时“‘狂欢’‘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节日精神的主要内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如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是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人欢庆并无中国文化渊源的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同时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2007年春节前夕,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贺词中说:“218日,我们将欢度中国新年。”

——摘编自唐小晴《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比较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节日文化出现的新变化及其意义。
2023-04-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651日,芝加哥的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并给公众放假。

材料二   190938日,美国芝加哥的劳动妇女和美国其他地区的纺织工业及服装工典的女工,为了要求增加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大罢工和示威游行。这一斗争得到了美国和世界广大劳动妇女的热烈响应和支持。1910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大会,出席会议的有17个国家的妇女代表。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活动家、国际妇女书记处书记克拉拉蔡特金,倡议把38日作为国际劳动妇女节。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新产经》杂志社编《史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劳动节得以设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劳动妇女节设立的意义。
2021-04-1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材料二: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2017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死难者公祭祭文

材料三: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辛亥革命伟大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二“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
(3)“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根据材料三回答,建国以来中国人民“长征”的目标有何发展?综上所述指出近代以来“长征路”的本质含义。
2020-09-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英国中等妇女是最受社会约束的阶层,她们也最先起来进行斗争。“妇女选举权全国联盟”等妇女组织先后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以争取普选权,但英国政府视而不见。一战爆发后,大量妇女听从英国政府劝说到工厂从事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1917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了二月革命,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国妇女争取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1918年英国下议院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英国妇女解放的特点。

材料二维新运动期间,男女平权的观念传入中国。民国初年的婚姻立法基本沿袭前清刑律相关内容。1930年颁布的民法赋予女子与男子同等的离婚权利,并规定配偶有相互继承遗产之权,承认女儿与儿子有相等的继承权。但农村依然盛行否定女子继承权的传统习俗,素恨女子离婚的韩复榘主政山东时还对诉讼离婚案横加干涉。婚姻法虽然规定一夫一妻原则,但没有明确禁止纳妾,以前的纳妾契约也没有废除。

——据刘巨才《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妇女法律地位变化进程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英两国女女解放运动开展的共同原因。

2018-05-1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节庆活动承载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价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以农立国,对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非常关注。为了适应农事和生活,人们就定出一些节日,以调剂生活.增进群体活动的乐趣。民间的宗教意识和祈福于神的心理,以及躲避灾害的要求,促成了拜天敬神的仪式和咒术、禁忌等,并确定于特定的时间。中国人的伦理思想是返始报本、慎终追远的,于是以祖配天、敬天法祖的思想和仪节,就牢牢地凝结在中华民族的群体中。我国古来以孝治天下,所谓凡能孝于亲者,必能忠于国。故“忠孝节义”四大德目,自古影响个人性格与立国精神,如清明祭祀扫,以示不忘先人;中秋团圆,以叙天伦之乐;重阳登高,以崇敬老之礼。

——摘编自蓝吉富、刘增贵主编《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与礼俗》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的节日表现出日益强烈的世俗化或非基督教化倾向,理性神崇拜、反宗教化妆舞会等节日的出现,显然也直接体现着人民大众狂欢文化的这种反基督教传统。1790年7月14日的联盟节庆典,也已出现了数千人共同宣誓效忠祖国之类世俗的新因素,这是一个反映旧时代向新时代过渡的节日。革命节日的人民大众文化特质还表现为人民大众对节日的广泛参与,卢梭认为剧院里的演出决不是人民的节日,人民的节日应当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让群众自己变成演员,“让每个人都走到别人当中并使自己得到愉悦,以便使大家更紧密地团结起来。”

——摘编自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

材料三   他(梁启超)认为“东西各国,每年必有一二日之大祝典,为国民荣誉之纪念”,如美国的7月4日、法国的7月14日等开国成功纪念日。这种庆祝活动,可以使人记已往,振现在,励将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增添强国、勇猛、进步、自立的气氛。而我国向来无此风气,号称一年中普天同庆的节日,也不过是元旦这一天。而元旦不过地球绕日一周而复、毫无意识之天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或重要的值得纪念的意义。


(1)阅读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传统节庆产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法国节庆文化的新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梁启超关于中国节庆制度的观点。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梁启超观点的看法。
2019-01-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英国中等妇女是最受社会约束的阶层,她们也最先起来进行斗争。“妇女选举权全国联盟”等妇女组织先后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以争取普选权,但英国政府视而不见。一战爆发后,大量妇女听从英国政府劝说到工厂从事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1917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了二月革命,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国妇女争取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1918年英国下议院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等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关于妇女工作的部分文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妇女解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妇女解放相比,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特点,并分析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历史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英国中等妇女是最受社会约束的阶层,她们也最先起来进行斗争。“妇女选举权全国联盟”等妇女组织先后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以争取普选权,但英国政府视而不见。一战爆发后,大量妇女听从英国政府劝说到工厂从事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1917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了二月革命,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国妇女争取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1918年英国下议院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等

材料二《论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解放运动》(乔彦丽)目录节选

第一章党领导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
·政治方面的实践
·建立健全了各级妇女组织机
·注重对妇女干部的培养
·鼓励妇女参政议政
·经济方面的实践
·政策引导妇女参加生产劳动
·边区具有劳动能力的妇女普遍地参加了社会劳动
·文化教育方面的实践
·妇女干部教育
·妇女学校教育
·妇女社会教育
·社会风俗方面的实践
·改革婚姻风俗制度,宣传新婚姻观
·开展反缠足运动
·宣传卫生保健知识,保护产妇的身心健康
第二幸陕甘宁边区妇女的主要贡献
·陕甘宁边区妇女是支援前线的重要力量
·边区妇女积极动员亲人参军
·边区妇女是拥护军队的模范
·边区妇女是照顾出征军人家属的重要力量
·边区妇女积极缴纳公粮
·陕甘宁边区妇女是根据地建设的“半边天”
·自卫除奸,保卫边区
·参加生产,建设边区
·边区妇女是保育战时儿童的主力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妇女解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妇女解放相比,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特点并分析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历史意义。

2018-04-2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

8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战爆发后,英国政府劝说工人阶级妇女在工厂劳动。为高工资和爱国主义所吸引,妇女涌向了这些新的,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战前的1914年,受雇于政府违船厂、工厂和兵工厂的妇女只有2000人,到一战结束的1918年,人数激增至24.7万;工会女会员从1914年的35万增加到1918年的l00万。从绝对值来讲,妇女在工厂劳动工资在战争期间增加了,但仍然只是相当于男性收入的一部分。战后,这些妇女成为“多余的人”并被要求离开。到1921年,英国在工厂工作的妇女人数比战前还少,工资下降,又恢复到男人工资的低比率上。

1918年英国下议院一反四年前的态度,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有人认为,该法案是英国政府对妇女战时贡献的回报,同时也有诸多不同看法,主要基于以下事实:战前妇女解放运动余威犹存,一战前争取妇女普选权的激进分子采取了诸如纵火、破坏、人身攻击等暴力手段;1917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的二月革命导致沙皇的下台,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国政府生怕战后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从而造成不可收拾的政局动荡,危及政权。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妇女一战前后就业情况的变化过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