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7 道试题
1 . 中国人的世界观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问题:
(1) 概括材料一中乾隆帝的“世界观”。试分析材料二中所说的中国人从“洋务”再到“时务”转变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转变轨迹。
2 . 结合所学分析下图,造成东西方海外贸易结果很大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A.社会性质B.政治体制C.思想观念D.经济结构
3 .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2016-11-27更新 | 720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卷
4 . 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业革命和民权运动的开展,1870年英国通过了《已婚妇女财产法》,规定:“已婚妇女因从事任何职业、工作或手工艺,或者因独自经营而得到的工资收入都应被视为和确认是她独自拥有和处理的财产。”1875年,议会正式批准《婚姻及离婚法》,使离婚合法化,妇女也有权提出离婚。材料主要表明
A.妇女经济上获得独立
B.工业革命激发妇女的参政意识
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D.英国民主法制意识的健全
5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制,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从文明史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
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
2016-11-27更新 | 259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情况:


继马戛尔尼访华后,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马礼逊好不容易聘诸的中义老师,身上经常带着毒约,一旦被官府发现以便随时自尽。他还注意到,中国人拥有某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称外国人是“番鬼”。在官府的迫害下,他不得不离开广州,到澳门和马六甲一带进行传教和学术活动。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收。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取19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两项特征并进行解读。(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议会在1701年通过的“嗣位法”,在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法案规定,威廉三世死后,王位应传给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个女儿安妮。……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和政府的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的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此外,法案还规定,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1912年,几百名妇女因为争取妇女选举权,被政府置入狱中,她们展开“绝食斗争”,全体绝食。1914年,欧战爆发,妇女专从事于救国运动,感动了长期对抗妇女参政运动的反对派。1918年,英国妇女经过50年的奋斗,终于获得选举权
——仍然《英国女权主义者》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来英国妇女政治权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016-11-2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八中高二下第四次月考历史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世界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虽然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但并不一定会发展成为不可调和的冲突。恰恰相反,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变,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现象和主流。

——摘编自钱满素《美国文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19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有关“世界文明”的观点。(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表示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人不应该忘记,是中国文明改变了西方的历史,特别是火药、指南针、造纸和数学0的概念,它们极大地影响了西方文明进展的步伐,结束了欧洲中世纪的野蛮——说这话的第一人是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巨著,可以说是系统而又全面地让欧洲人了解到,原来不光是我们欧洲人有发达的科技,远在亚洲东方的中国人,早在遥远的上古和中古时代,他们的科技思想和科技水平,已经相当发达了,那些包括火药、指南针、造纸和数学0的概念,为我们欧洲人开启科技新时代提供了新思维、创造了良好契机,对此我们切不可视而不见。我认为,其实西方和中国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遗忘”——西方人忘记了中国曾经带给西方文明,没有中国文明,西方文明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或至少还要晚多少世纪。同样,中国人也忘记了西方带给中国文明,没有唐宋以后尤其明清和近代的西方文明进入中国,中国单靠自己在封闭的国土上独自发展,恐怕难以在较短的时期内走到今天这一步。故此,我以为,两种文明其实是走了一条相遇、相碰、冲突,而后交合、融汇、学习与交流的道路——这是一条有助于世界文明发展与进步的光明之道
——[法]雷米•马诸《西方人如何理解中国》
简析材料中关于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进行阐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养老”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王杖诏书》中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朝廷赐给手杖。凭此杖,老人可享受600石俸禄的官吏待遇。同时在乡里设三老,选地方年长且德高望重者任职,负责教化地方,解决民间纠纷。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酺”。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千叟宴”,宴请天下老人。同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对于年过百岁者,“照例给予建坊银,赠‘升平人瑞’匾额”。

——摘编自刘松林《古代中国的养老制度》

材料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它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英国在二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

——摘编自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和西方养老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养老制度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