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红船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四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根据材料非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清晰,阐述须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诚信属于一种由人格信任、亲缘(熟人)信任所构成的道德范畴。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道德标准;诚信是人际交往的伦理基础,“熟人有信”,以诚信为本,才会事业有成;诚信是立国之本,是一种德政和德性的要求。孔子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荀子说:“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乱”。中国传统诚信对人而不对事,具有人伦等级性;多重“义”轻“利”,是个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通过荣辱感、信念、良心等内部力量来自我要求与克制,完全是一种源于内心的自我约束与高度自律。诚信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立人、立业,立国之本,成为家国同构的“礼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的是以宗法家族关系为支柱的熟人社会的道德要求。

——摘编自涂永珍《中西方“诚信”文化的差异及其现代整合》

材料二   西方传统文化对诚信的理解统一于西塞罗的定义,“诚”即个体的诚实品性,诚实是诚信的基础,它要求个体对事件信息作完全和真实的披露。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及其自己的财产而通过社会契约结合为社会,为此要承担彼此承认他人之所有权的义务,这大量体现于罗马法中已建立的诚信契约制度。在诚信契约中,债务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而且必须承担诚实、善意的补充义务。彼此的“诚信”适用于所有人,有利于保障个人平等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诚信观念的经济价值得到普遍认同,超越了道德范畴而有法律和秩序的属性。

——摘编自江平、程合红《论信用——从罗马法到现代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与西方传统“诚信”文化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西方传统“诚信”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灵求。

材料一 编撰《四库全书》是继修恭《古今困书集成》之后的一次更大规模的举动。这部大型丛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诏有计划地征求当时国内所有存书起,共花费了十三年时间,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修基而成。它主要是对重要文献的分类编排与汇辑,它的主要用途是仕途举子学习和参考之用。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位,却没能收录其中。作为一部丛书,延续了自晋、隋以来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炎法,共编辑了从古到当时的3457种著作,计有79070卷。编纂这部大丛书,出力最大的是纪昀,而所动用的抄写人员有一千五百余人。《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写七部。另外还有副本一部。编蔡《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同时也销毁和删改旧书围书3100多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751年至1772年,狄德罗编写的《百科全书》汇集了伏尔泰、卢板、霍尔巴赫等160余位作者的智慧结晶。这部书采用了百科全书的形式,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传了科学和理性,起到了批评迷信和反对专制的作用。

下表为《百科全书派》主要作者及其编筑条目表:

撰写人涉及学科条目代表作
伏尔泰历史学、哲学历史、智慧
孟德斯鸠哲学情趣(品味)
卢梭政治经济学、美学音乐
霍尔巴赫政治经济学、化学、宗教史、自然史
达朗贝尔前言、数学、物理学日内瓦
迪德拉员学、农学、手工艺、政治学、哲学艺术、农业、手工业者、钢、自然法、爱真理者、政治权威

——摘编林硕《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比较迹视十八世纪中法文化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两书的编篆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书所透视出的中法文化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021-10-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四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52年咖啡传入伦敦,到1663年伦敦有80多家咖啡馆。咖啡馆首先出现于城市中心,一开始就成为社会精英的聚会场所,是商业信息的来源,是文学素材和灵感的源泉,也使人们在共同话题的探讨中交上志趣相投的朋友。到18世纪,咖啡馆也成为中下层民众的会所。因为共同的兴趣和地位,英国咖啡馆分化为文学交流、学术和科学交流等各种咖啡馆。1718世纪的英国“报刊革命”中,报刊涌入咖啡馆,作为书报阅读之地,咖啡馆对顾客的恶行有严格限制。

——摘编自张佳生《从啤酒馆到咖啡馆:近代英国公共空间的文明化》

材料二   咖啡馆在近代上海城市生活中承担了复杂的社会功能。咖啡馆最初为适应外侨休闲和聚会而设立,在建筑装饰和品饮方式上都体现了异域特色,成为中国人了解西方生活方式的窗口。随着咖啡馆的发展,它逐渐成为上海市民多维活动的公共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炫耀性消费、商贸洽谈和政治谋划的舞台。上海咖啡馆在近代发展中形成了规范营业和协调矛盾的同业公会,政府也通过对咖啡馆价格、营业时间等方面的管理将政策推行到市民的日常生活。

——摘编自陈文文《19201940年代上海咖啡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英国咖啡馆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上海咖啡馆的功能并做出评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宋代 ……形成了大一统的社会政治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地主经济机制,这就势必要求科学技术来适应其各种各样的需要。著名的“三大发明”,就是为宋代在广阔地域上组成强大、统一的国家政权服务的。宋代农民和工匠所受封建国家赋税剥削虽较前加重,但他们获得了比以前要安定得多的生产环境,这种环境极有利于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从而使宋代科技的发展获得了较稳固的社会基础。宋朝不仅有意识地扶持并大力发展诸如制图、医药、军械及火药制造等科技项目,而且常常集中财力、物力和科技人才攻克重要的科技项目。如苏颂领导的水运仪象台的研制,掌禹锡领导的医书的编纂,都是典型的例子。

——摘编自王星光《中国科技史求索》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工匠地位的提高,使工匠与学者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他们各自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工匠拥有古代的旧技术,并在旧技术上添加了中世纪期间的新发明。同样,学者提供了关于被重新发现的古代、关于中世纪的科学的种种事实、推测及传统做法。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导致技术上的进步;技术进步转而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受到科学的促进。航海学校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相继开办,天文学由于其明显的实用价值而得到认真的研究。采矿工业的需求引起动力传送和水泵技术的进步。这是重新开始关心机械原理的起点。同样,冶金业是化学取得显著进步的主要原因,最后,这些领域里的新知识通过大学和印刷品得以促进和流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那时的牛顿,已经是出版了《数学原理》的牛顿,已经是发明了微积分的牛顿。那个时候,他已经成为科学史上神话般的人物。在世界各地,人们对他的力学体系顶礼膜拜,仿佛见到了上帝的启示。尽管牛顿不愧为近代物理学的一级大师,但任何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牛顿在世的时候或许因为他的权威光环而使得其不致暴露,也不会有多少人去质疑。但真理终有揭晓的一天。

——摘编自《近代物理学发展史读书报告》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科技成就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欧洲近代科技兴起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021-02-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伦是罗马帝国旪期的名医,他倡导实证医学,倾心于探索人体的结构,强调解剖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重视人体生理功能的阐释。他奠定了解剖学不生理学的基础。他的科学斱法论其有重规实验、强调疾病局部定位、重视逻辑推理的特点,对后世西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它将当时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等哲学观念运用于医学之中,提出脏腑经络、辨证疗治、养生保健等学说,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其影响下,中国古代医学不注重机体局部的结构功能,而是注重从整体出发,宏观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病态变化。

——摘编自辪海于《轴心时代中西医学比较研究》


(1)依据材料一,比较古代中西医学理论观念和临床斱法的不同。

材料二14世纪中右,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上升到30%—50%。大批政府官员死亡,公共治安、法庭审判,甚至日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劳劢力减少了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大量农田被改为牧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放弃农业而经营商业性畜牧业。大批拉丁诧的教授死于瘟疫,许多学校放弃拉丁语教学,这提高了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死亡的威胁使追求现世享乐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为了阻止黑死病的传播,一些城市采取措施隔离从东斱归来的船员,在远离城市的地斱集中深埋死于黑死病的人;欧洲各地出台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16世纪,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注重公共卫生成了普遍现象。“第一次卫生革命”形成。

——摘编自薛国中《黑死病前后的欧洲》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死病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中西医论争渐起,前期以争医术为主,后期以争医政(人员、经济、地位)为主。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斱法论不同,医药有别,希望“学者合中西之说而汇兵通”。19世纪末,《中西医粹》《中西骨骼辨正》《中西汇参铜人图说》等著述相继刊出,1931年中央国医馆成立,“以科学斱法整理中国医药”。

——摘编自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中西医论争”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萧致治徐方平《中英早期茶叶贸易-写于马戛尔尼使华200周年之际》


根据材料,就近现代中英茶叶贸易史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阐述有力;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1-02-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1届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针对战国时大国争雄局面,通过纵观诸子百家并汲取其有价值的思想成分,怀着对黎民百姓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大一统的抱负,游说诸侯,宣扬其善政思想。孟子的性善论肯定了人所具有的道德属性,其实质是为其善政思想寻求人性基础。作为善政思想的原则,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孟子平治天下的思想可概括为一个字,他明确提出仁政,其实仁政善政,因为善政这一概念更能表达出对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要求。孟子建议:(王)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夫谁与王敌?故曰: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孟子认为选拔人才一定要做到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曾说过: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摘编自刘法杰《孟子善政思想研究》

材料二从西方程序民主的发展历程看,对程序民主的关注始于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实践。启蒙运动时代,虽然含有人民主权、平等、自由、宪政等思想的实质民主被广泛讨论,但是对人民的不信任和对多数人暴政的恐惧仍然是理论家探讨的主要问题。因此在程序民主构建过程中,通过行政权和司法权限制立法权,通过贵族组成的上议院约束平民组成的下议院,通过财产数量限制选民数量的民主机制,被用来限制平民参与民主过程、保障资产阶级的统治。实质民主进一步被淡化和虚化,民主转变为定期选举和更换政治领导人的程序和方法。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权力的膨胀及福利国家的全面危机,公民进一步被排斥到公共领域之外,实质民主的保守导致程序民主日益僵化和异化。对此,有学者认为现代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程序民主是典型劣政,因为西方国家把民主简化为惟有多党制和一人一票的程序民主才代表真正的民主,不但导致本国人民对现实的民主过程充满政治冷漠,也直接导致第三世界国家劣政层出不穷,他们的国家也因此陷于动荡甚至战乱之中。

——摘编自李猛杨海蛟《西方的民主逻辑与中国的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善政”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序民主始于雅典民主政治实践的表现,并简析当今西方“程序-民主”被斥为“劣政”的原因。
2021-02-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1届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间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文化交流变成了作为落后一方的中国向作为先进一方的欧洲学习的进程。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就中国方面而言,就不简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向先进学习,而是为着寻求解决中国政治危机,救亡图存而向对手学习。随着对于救国方案探讨的深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对于欧洲文化的注意カ,渐淅便转移到了探讨如何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构成进行改造上。

——摘编自丁伟志《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

材料二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关于如何对待中西文化,在中国的文化思想领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主要形成两派观点即以杜亚泉、章士钊为代表(观点一)认为,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教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西洋文明会造成人心迷乱国是丧失精神破产。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观点ニ)认为,西洋文明比东方文明优越,“遏カ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摘编自李佩《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围绕如何对待中西文化的认识,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评述。
2021-01-2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具体学科科学家人数统计表

学科天文学数学医学农学技术类地理化学物理学
人数563662354533612

材料二   18世纪后半期中国与西方大事对比

类型中国西方
政治①1740年,《钦定大清律例》颁行。
②1790年,缅甸、安南、暹罗遣使庆贺乾隆八十大寿。
③1759年,历经七十余年,清朝终于平定准噶尔。
①1787年,美国颁布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等原则。
②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③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结束,英国夺取加拿大、印度,开始成为日不落帝国。
科技与经济①发明于南宋后期的水转大纺车还在使用,曾是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纺织机。
②乾隆时期,瓷器工艺发展至顶峰。
①1765年,英国织工发明“珍妮纺纱机”,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②1789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并被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中。
文化①戴震著《勾股割圆记》、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等书,引发清代考据学大兴。
②1782年,《钦定四库全书》编成。编书过程中,大量书籍被删改、销毁。
①1748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讨论了法律与政体、自由等的关系。
②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现代经济学由此创立。

——据陈会颖编著的《中外历史对比年表》整理

材料三   “从 1840年追溯到1740年,约相当于中国的乾隆、嘉庆两代。这个时期,在中国是清朝的最盛时期(但已有衰兆),在西方是政治、经济思想及国际情势发生极大变化的时期。”在欧美,“有了那种蒸汽机和其他思想学术上不断的新发展作推进器,民权自由的势力,不久也要弥漫全欧……”在中国,一方面科学落后,一方面建起了“最完密的君主专制”。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状况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中西方历史发展趋势不同的原因。
2021-08-1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