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与妇女解放

材料一   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提出的实现妇女权利的口号曾深刻影响了早期共产主义者。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力图恢复妇女传统家庭角色的“新生活运动”不同,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发挥妇女的作用,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获得了婚姻自主权和其他各种权利。在共产党的号召下,妇女担任着教师、护士、纺织工人、谍报人员、卡车司机等各种工作,许多人晋升为领导干部。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会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发挥妇女作用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影响。
2021-05-21更新 | 26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高三5月供题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比中国和欧洲中世纪末期的进步文化思潮,既可以看到人类历史的一般规律对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历史运动进程的制约作用,又可以发现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因其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以及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在一般规律的制约下,又各自展示出千姿百态的不同表现,这就是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摘编自姜红《试论中国和欧洲早期启蒙文化的异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论题,并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430日在上海创刊。1949527日停刊。它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制响的报纸,是中国近代报纸开端的标志。被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合书"。

在(申报)生存的78年间,除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朝,世界还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和“四·一二"政变等重大历史事件。不管其记载是有意还是无意,观点是否客观,公正,但以文字记录下丰富的史料素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1908年连续报道了光绪帝的病情和施治情况、1919年发表了有关巴参和会的文章,都引起了一时轰动。

193711月,上海沦陷后,日方企围控制该报,《申报》拒绝其新闻检查,于19371214日宣布停刊。不久在日军威胁下,《申报》复刊,完全为日军报道部所控制。抗战后,政府以《申报》"附逆"为名,成立申报报务管理委员会,对其实施接管。1949525日,解放军接管上海苏州河南岸市区,中共委派工作组进入报馆。527日,《申报》出至第25599号后宣布终刊。翌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兼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在申报馆原址上出版第一期。

——摘施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申报》从其创刊到被《解放日报》取代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20世纪《申报》报道的一件时事,概括该事件发生的背展及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医科大学的余云岫发表文章,彻底否定中医理论,引发了20世纪20年代的中西医之争。余氏称中医的“阴阳五行十二经脉等都是说谎”,是“非科学的”,要“一切打空”。恽铁樵从方法论的高度揭示了中医理论,回击了余氏的攻击。在他的影响下,许多中医也纷纷著书立说,回应余云岫的挑战。

1925年,教育界决定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遭到了西医界的坚决抵制。此后中西医界关系迅速恶化,西医界称中医为旧医,称自己是新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先进与落后之争;而中医界称自己为国医,称西医为西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中西之争”。双方讥讽之言与谩骂之词日趋激烈。

19292月,西医界代表提出了废止中医的议案。在中医界、舆论界及工商界的努力下,议案未获通过。但中医之生存危机并没有消除。在论战中,中医不合科学之特性已被充分揭示出来。经历了此次生死抗争的中医界不少有识之士,也深刻意识到中医革新、中医科学化的迫切性。

——摘编自左玉河《学理讨论,还是生存抗争-1929年中医存废之争评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对“20世纪20年代的中西医之争”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3-10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湖北卷)0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女性政治地位的变证】

材料一   20世纪初,一批“战斗的如女参政运动者”出现在英国公众舞台上,她们用一种剧烈的手段把如女选举权问题提上日程,下图是1914年要求妇女选举权的的潘克赫斯特女士在示威时被捕的照片。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左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海报,号召妇女参加工厂生产;右图是美国宪法1920年修正案(给予美国妇女在所有选举中投票的权利)通过之后不久由妇女选民联盟印制的海报,它呼吁妇女们前往投票站,行使她们新的投票权。


1918年,大不列颠的妇女选举权运动取得重大突破,妇女得到了带有某些限制的投票权;1928年,这些限制就取消了,妇女在同男子平等的基础上被给予了选举权。在德国以及在欧洲大多数新国家里,妇女也投票了。在苏联,1917年革命以后,妇女在同男子平等的基础上得到了投票权,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后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
2021-03-04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人民从事物质生产劳动,发明新的劳动工具,生产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类物品,创造出一个“人化的自然”;人民在社会生产和交往中,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社会关系和制度体系,构建起愈益完善和复杂的人类社会,推进社会形态和历史面貌的更新变革;人民进行精神生产,发展科学文化,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投身社会革命,成为改革创新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推动者。人民创造历史,并不否认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个人的历史作用,必须和人民的历史主体作用统一起来理解把握。杰出人物只有满足人民利益、顺应人民愿望、得到人民支持,才能成就丰功伟业、彪炳史册。他们的历史贡献,归根到底要从人民创造历史的总动力中得到说明。

——摘编自颜晓峰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某一观点或整体观点)。(要求:观点明晰且正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0-03-19更新 | 27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年高考湖北卷历史变式题
7 . 社会力量决定和影响婚姻家庭,婚姻家庭也反映出社会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传统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

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女性总是在婚姻家庭的这个领域中间扮演着主角。总体来看,18世纪以来,西方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在家庭中间的性别分工发生变化,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开始扮演社会角色。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三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年代
1948—19661967—19761977—1986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6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30.523.515.113.9
学历10.611.712.625.3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择偶标准,其中对女性的要求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妇女走出家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概要说明18世纪以来妇女可能扮演的社会角色。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
2019-05-24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湖北卷历史变式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秧马等。“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虽有些简单笨拙,但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然。据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共2270余处,清代3500余处,形成排灌网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明朝中后期以后,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18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现以畜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

——摘编自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   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作物的栽培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十六、七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展,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的玉米和土豆对英国农业产量的增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英国在采用新耕作技术方面走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前面,17世纪开始英国就出现了轮作制度,到18世纪中期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在改良农具方面英国也走在前列,18世纪铁犁取代了木犁,新式农具不断出现,1784年,脱粒机出现,先用人力,后改为马力、水力和蒸汽力推动。早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期,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工程由个人和排水公司投资,吸引本国和荷兰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他们开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筑堤坝、桥梁和道路,排干沼泽和洼地积水,将其变成可耕地,扩大了耕地面积。16世纪以来,英国出版了大量有关农业的著作。1793年英国建立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委员会,提供了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7、18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异同。并指出两国农业技术发展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不同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技术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