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2024·辽宁·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2022年人民币在SDR 的权重被提升至第三位,至2023年3月,法国、俄罗斯和巴西等70多个国家将人民币加入外汇储备篮子。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人民币在金融体系中地位不断上升 ②世界贸易金融市场开始形成
③中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④世界金融体系改革得到推进
A.②④B.①④C.③④D.②③
2024-05-13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浙江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2 . 重大活动的口号或主题,蕴意深远。下表所列为中国主办的博览会(部分)、奥运会的口号或主题。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口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主题)
新时代,共享未来(2018年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口号)
一起向未来(2022年北京冬奥会口号)
围绕一个或多个“口号或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1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以来,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成为社会学者关注的热点,他们认为在自由主义的引导下,资本主义创造了工业革命的巨大历史功绩,代议民主制度也各有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平等被忽视追求,人的个性却被淹没了,从而造就了新的巨大社会差异。于是各种各样的现代化国家发展理论应运而生,20世纪又被称作“政治实验”世纪。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材料二   中国在现代化历程上蹒跚……1964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口号,并在1975年得到重申。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受到了各方关注,也有学者认为在现代化理论研究与实践中要避免可能出现的偏向……中国政府提出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编自《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英国经济发展成就与政治发展状况。举出20世纪上半叶“政治实验”的两个实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中国“蹒跚”的现代化历程,写出新时代我国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新成就。
2024-03-09更新 | 17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陕西西安·期末
4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不仅保持着经济快速增长,还通过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产大型民用飞机C919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共赢。这一系列令世界瞩目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新时期中国积极营造新型国际关系B.我国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发展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
2024-02-25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浙江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宋长达三个多世纪的统治开始于公元960年初。此时的人们,尽管无不渴盼安定太平,却没有充足的根据相信赵匡胤能够稳固他所篡夺来的政权。这个赵宋王朝很可能不过是继梁、唐、晋、汉、周“五代”之后的“第六代”。如何保证长治久安,使宋代不致成为五代之后短命的第六代始终是萦绕在宋初统治者心间的重大问题。宋太祖、太宗及其谋臣在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稳步而有层次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统兵体制的变革开始,重建中央集权,有效地杜绝了割据再起的可能性。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材料二   鸦片战争中,清朝方面的接连败北,被归咎于汉奸(大多为福建、广东沿海民众)的活动。开埠之后亦因走私、苦力贸易、海盗猖獗,沿海地区的秩序极为混乱。但这种变动并未像元朝末年和明末清初,在沿海出现自立为割据一方的势力。其理由在于19世纪中叶急速进行的秩序重建。换言之,贸易由海关管理,而中央政府掌握海关和关税;且因海盗势力由英国海军扫荡,地方海上军事实力无所成长;还有以镇压各种叛乱为契机在地方掌握权力的督抚,停留在清朝的架构中并未自立。而且,海关和近代海军等以西方“制度“为基础的体制,比以中国既有“制度”为基础构筑的管理沿海贸易、维持治安的体制稳定,即使在19世纪末的变动期亦未发生动摇。

——【日】村上卫《海洋史上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中国对全球化的参与古已有之,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丝绸之路”可谓全球化的鼻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认识越来越成熟,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多元包容成为当代中国对全球化的总体认识和战略选择的出发点。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不断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同时,中国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反哺世界。中国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到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充满韧性活力,备受世界瞩目。从国内发展到国际秩序维护,中国始终是全球化的正向推动力量。在一次次全球性危机中,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帮助世界经济走出困境。

——王辉耀、苗绿《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宋代枢密院、三司的职权以及两者与宰相权力之间的关系,简析宋代“变革”在社会层面引起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明英国在上述“秩序重建”中攫取的贸易特权。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概括户籍的编制与管理在我国古代政治活动中起到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反哺世界”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揭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2024-01-1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四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2023年5月28日,在飞机诞生120周年之际,中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首次商飞圆满成功并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在中国交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下列有关新中国交通成就说法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之初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
B.1992年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市场
C.20世纪末进入高铁时代
D.2020年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2024-01-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4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023·河北·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7 .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15年中国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如图所示,对图示解释合理的是(     

注:一般意义上,第一产业指农业,第二产业指工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行业。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速了农业发展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工业发展
C.国家电子商务立法保障第三产业发展D.亚投行的成立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2023-12-20更新 | 1830次组卷 | 13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浙江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23年9月28日,中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正式运营,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77.42公里,海上穿行长度达19.9公里,全程最快只需55分钟,自此福州、厦门正式迈入“一小时生活圈”,促进了福建沿海“黄金旅游带”的加速形成。这表明(     
A.新型交通工具的革新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B.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创新
C.高铁发展使得区域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中国海陆交通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阅读如表,据此可知(     
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发展相关史事
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
1951年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提出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和成人业余教育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免费原则
A.教育公平步伐持续推进B.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建成
C.国家教育投入逐年提升D.国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
2023-12-08更新 | 327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大飞机事业蓬勃发展,取得重大成果,2023年5月28日C919大飞机开启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能力。与该成果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①制造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②试制并成功发射中远程弹道导弹
③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④研发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3-11-08更新 | 229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