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下表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总体上展现了我国(     
国内生产总值脱贫攻坚全社会科研经费经济结构基础设施
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历经8年,近1亿人口实现脱贫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新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7%以上高铁运营里程增加到4.2万千米
A.文化事业迅速发展B.科技创新领先世界
C.生态环境明显改善D.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的伟大成就(部分)

时间成就
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5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
1984年中国解决温饱问题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2001年申奥成功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取一项表中新中国的成就加以阐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习近平总书记“新的历史起点”的认识。
2024-01-1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科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在全面总结古今中外大国兴衰成败的基础上,顺应当今时代发展趋势,极具深意。国际层面,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科技革命,中国亟须赶超,抓住机遇,以赢得科技发展的先机;国内层面,科教兴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科技和教育来夯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它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科技尤其是高科技和核心科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的重要底气。那些关键性的核心技术,向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索要不来、购买不到的。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是连接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关键。

——摘编自侯忠明、包志国《论习近平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刻意蕴及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指出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方式。
2024-01-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2022年5月1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已胜利完成各项任务。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     
A.提供全国真实的人口数据B.加强户口管理以利于扩大税源
C.增加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D.为国家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借鉴
2024-01-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纵观人类文化发展史,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碰撞,最后走向开放、融合,是各地区、各族文化创新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为各国文化交流互鉴提供平台的中国方案是(     
A.联合国大会B.《巴黎协定》
C.“一带一路”倡议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时,其指出应“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以下属于近十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的是(       
A.建立了完整国民经济体系B.首次发射了人造卫星
C.成功试爆了原子弹与氢弹D.港珠澳大桥顺利通车
2024-01-11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合格性)试题
7 . 以下素材可以成为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复兴表现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五计划雷锋精神
B“九二共识”香港回归加入WTO
C探月探火国产航母“一带一路”的提出
D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科学发展观
A.AB.BC.CD.D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概况

英国工业化时间长,城市化时间短,城市化超前;机器制造业和工业品出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重工轻农、重城轻乡倾向,国内市场相对狭小
法国高利贷和资金外流;中小企业多,工业技术更新改造不足;重工业发展缓慢;注重机器设备引进;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不足,城市化滞后
美国注重交通、发明创造、科学管理和规模经济以及重视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新兴工业,产业结构比较协调,重视农业发展;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城市化滞后
德国后期部分企业和产业实行“国有化政策”;工业化战略服从军国主义化战略;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重视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发展速度快,城市化超前

——摘编自张一民《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

材料二   经过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中国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独立自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为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蓄积了超常的扩张能量。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加快了我国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中共十九大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共二十大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工业经济在调整优化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共同之处并简析其对世界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相比,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突出的价值。
2024-01-10更新 | 14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有机结合、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有机结合、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有机结合的产物。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71日)

(1)根据材料一、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并简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试举两例说明。
2023-12-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五”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到1957年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间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棉花产量达到3280万担,都超额完成计划。

——摘编自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从2012年到2021年,工业增加值从20.9万亿元增长到37.3万亿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成为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截至2021年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1.3%和74.7%,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0.7和25.9个百分点。发布留能制造国际标准42项、国家标准300多项,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国家标准的覆盖率达到97.5%。截至2021年末,全国企业的数量达到4842万户,增长1.7倍,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我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中小企业户数达到40万户,营业收入超过75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4.7万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23.5%、38.7%、37.1%。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改革开放简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一五”计划时期,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
2023-12-28更新 | 211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复习试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