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如图为21世纪以来有关城乡发展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现象主要缘于(     

A.国民经济的调整B.第三产业的兴起C.城乡地位的改变D.改革开放的深入
2 . 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2022年人民币在SDR 的权重被提升至第三位,至2023年3月,法国、俄罗斯和巴西等70多个国家将人民币加入外汇储备篮子。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人民币在金融体系中地位不断上升 ②世界贸易金融市场开始形成
③中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④世界金融体系改革得到推进
A.②④B.①④C.③④D.②③
2024-05-13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地铁建设的酝酿和筹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地铁建设从战备工程回到市内交通运输上,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建成试运行,标志着上海的城市交通进入立体化时代。

材料二   上海地铁开工建设到现在30年了,已经形成19条线、772公里、459座车站的大网络,通车线路总里程位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

材料三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于2023年7月正式开通运营,并与上海地铁11号线实现“双11”交会。苏州、上海这两座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实现了轨道交通系统的跨省市互联互通,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上海地铁建设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海地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原因。
23-24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五”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到1957年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间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棉花产量达到3280万担,都超额完成计划。

——摘编自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从2012年到2021年,工业增加值从20.9万亿元增长到37.3万亿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成为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截至2021年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1.3%和74.7%,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0.7和25.9个百分点。发布留能制造国际标准42项、国家标准300多项,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国家标准的覆盖率达到97.5%。截至2021年末,全国企业的数量达到4842万户,增长1.7倍,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我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中小企业户数达到40万户,营业收入超过75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4.7万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23.5%、38.7%、37.1%。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改革开放简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一五”计划时期,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
2023-12-28更新 | 211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23年9月28日,中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正式运营,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77.42公里,海上穿行长度达19.9公里,全程最快只需55分钟,自此福州、厦门正式迈入“一小时生活圈”,促进了福建沿海“黄金旅游带”的加速形成。这表明(     
A.新型交通工具的革新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B.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创新
C.高铁发展使得区域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中国海陆交通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6 . 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关系国家兴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海防问题上,郑观应认为“枪炮器械宜精也,不精则彼利我钝;轮船、火车、电报宜兴也,不兴则彼速而我迟”。“徒以分省设防画疆而守,遇有事变拨调他省师舰以为接济,而号令不齐,衣械不一。平日既无统属之分,临进难收臂指之效”。他还认为中国建立的海军的目的在于“卫商民,收防海之实用”,“张国威,护华商”。而发展工商业又为建立海防提供了物质保证,他说:“非富不能图强,非强不能保富,富与强实相维系也”。

——摘编自刘中民《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海军防御范围逐渐从近岸领域转移到利益攸关的近海领域。新时期,我国统一“近海”概念为“我国的黄海、东海、南海、南沙群岛及台湾、冲绳岛链内外海域,以及太平洋北部的海域”。随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越来越重,海.上航运对中国经济有着非同以往的战略意义,赴远海为中国商船护航的能力以及在大洋上保护国家利益的能力成为我国海军发展的迫切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伟业加速推进。短短10年间,人民海军主战舰艇数量,从十位数向百位数递增,我国海军多次执行亚丁湾护航、赴远海编队训练、对外友好访问等任务,人民海军已从“黄水”走向“蓝水”,从“浅蓝”走向“深蓝”。20226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命名,这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摘编自周于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的海防主张并简析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海军发展不同于晚清之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西方体育逐步传入中国。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出于强兵的目的,创办军事学堂,开设体操课程。 1902年,《新民丛报》发表“军国民篇”,掀起了近代中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潮。翌年,近代体育课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人们的个人意识逐渐觉醒,更加重视身体教育在实现个人幸福与发展上的重要意义。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戌学制》,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以育人为目的的身体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设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举办了四届全国运动会,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摘编自王勃然等《近代国人体育观念的变迁》

材料二   2023年9 月 23 日晚,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亚运会开幕。 这是一场万众瞩目的体育盛会,这是一次亚洲多彩文明的对话。正如习主席在致辞中所说:“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和平、团结、包容,直指安全、发展、文明等事关亚洲前途命运的重大议题。 “以体育促和平、促团结、促包容”,责无旁贷。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发展体育运动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