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撰写历史著作主要依靠的是
A.文献史料B.实物史料C.音像史料D.口述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关于大禹治水,《诗经》赞美道:“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尚书》曰:“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传》云:“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史记》中亦有记载:“大禹平活水土,功齐天地。”据此分析,下列的历史理解最准确的是
A.大禹治水是真实存在的
B.无法断定大禹治水的真实性
C.《史记》的记载最可信
D.题干中史料都属于口述史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苏联解体后,随着历史档案的解密和大量当事人文献的公开,俄国革命史研究有了新发展。下图是关于十月革命的一幅绘画作品,从中可以看出革命武装攻占冬宫时壮观的激烈交火场面。但据最新史料表明,十月革命中的冬宫战役未经过激烈斗争,整个过程总共死亡6人、伤50人。下列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史料的新发现有助于获得历史新认知B.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C.艺术作品都没有任何历史研究的价值D.只有新史料研究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2021-05-28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可·波罗行记》是中世纪欧洲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书籍之一。有关马可·波罗来华及《马可·波罗行记》,近百年来不乏质疑和争论。肯定说与怀疑——否定说论战的焦点,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如何看待《马可·波罗行记》若干漏记或误记,其基本记载真实与否?二是马可·波罗在华的身份究竟为何?三是如何看待中国文献中找不到马可·波罗的名字,他是否真正来过中国?

杨志玖、伯希和、鲍埃勒三学者业已利用汉文《经世大典·站赤》和波斯文《史集》等考订并找出马可·波罗离华的确定行踪,其来华随之确有其事。经诸多学者的反复辩驳乃至据理论争,马可·波罗来华问题达到越来越多的共识。马可·波罗通过耳闻、目睹,留下了大量宝贵的一手材料,他所述的种种细节越来越多地被学者所证实。有关马可·波罗的研究仍有广阔的探索空间,争鸣是学术繁荣兴盛的永恒动力。

——摘编自李治安《百年以来对马可·波罗来华史实的厘清》等

材料二 《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吗?》此书最早出版于1995年,之后我又写了不少书,不过这一话题始终萦绕于心。我知道这个问题引起了普遍关注。我想强调的是,我关于马可·波罗的观点,尤其因为其他学者们著作的启迪之故,它在很大程度上已有所修正。如今,比起对马可·波罗其人的兴趣,我更在意与他有关的各种史料的来源问题。我写书想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引起讨论,而且我绝不妄下什么定论。

——摘编自(英)吴芳思著《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吗?》中文版序言,2014年

(注:弗兰西丝·伍德博士又名吴芳思,英国汉学家、历史学家。她于1995年出版《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书,在国际范围引发热议。)


请回答:
(1)你如何看待《马可·波罗行记》的史料价值?
(2)通过了解有关《马可·波罗行记》的学术争论,简要谈谈你对历史研究的认识。(要求:任意两个角度谈认识,表述清晰、准确。)
2019-07-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宋代《村童闹学图》摹本。有人认为这是典型的宋代风俗画风格,描绘了村野风物人情;有人则认为画中情节反映了宋代村学管理比较松散的事实。对这副画作的不同解读,最能说明
A.绘画作品不能够反映社会现实B.特定的研究视角影响历史解释
C.历史研究要以可靠史料为依据D.历史的真相永远无法得到澄清清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