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81 道试题
2017·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唯一的对外通商出口城市——广州的关税达到185万两白银。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的棉布达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外贸市场B.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C.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D.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2023-07-13更新 | 135次组卷 | 4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1521年,麦哲伦发现菲律宾后将其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20 年后,西班牙人以其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     
A.带有宗教色彩B.尊重了当地文化
C.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D.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2023-04-18更新 | 14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3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统计,189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文学革命方兴未艾B.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D.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2023-03-28更新 | 237次组卷 | 19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89411月,日本驻美国公使栗野慎一郎在美国《北美评论》上发表文章声称∶“这场战争在一定程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顽固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粟野慎一郎的言行表明,当时日本(     
A.深受《独立宣言》的影响B.获得了西方列强广泛支持
C.致力于推翻中国封建制度D.意在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
2022-12-07更新 | 324次组卷 | 19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空间”。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022-11-12更新 | 342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6届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三9月考历史试卷
6 . 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     
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B.战争的原因是英国预谋已久
C.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D.社会制度差异是战争的起因
2022-10-15更新 | 445次组卷 | 23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清)《沅州府志》记载“(乾隆二十三年)玉蜀黍,俗名玉米……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方气候差异B.人口增长的需求
C.殖民活动的推动D.经济结构的变动
2022-03-23更新 | 332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17年11月高三历史周考卷
8 .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
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2022-03-15更新 | 278次组卷 | 6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历代王朝不断调整君权和相权的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不久,就听任窦太后要免卫绾的相位;接着,又在建元二年和建元六年,分别免去窦婴与许昌的相职。6年之中,他便轻而易举地免去三相。接着,他又将丞相“主臣”“除吏”的用人权力收归已有;旋设尚书令,分去了丞相拆读、审议天下奏章的权力;还让随侍左右的年青侍中参议朝政,以为牵制。这样便结束了丞相独尊、皇帝垂拱的现象。

——屈小强《盛世情怀:天汉雄风与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初年,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都是宰相。三省长官到门下省的政事堂议政,政事堂逐渐就演变成最高权力机构。自高宗以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有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仆射、侍中不加“同平章事”或“同三品”就不能参与宰相机务了参与中书门下的宰相们,在唐朝有时多达十几人,议政时由一人“执笔”,或称“执政事录”,“执笔”就是首席宰相了。唐朝制度,凡属于皇帝诏令,必须经政事堂议政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才能颁布生效。

——张金平、咎风华《中国传统文化十六讲》

材料三   内阁的正式建立是在明成祖朱棣执政时期。成祖即位之初,解缙、黄淮等并值文渊阁,参与诸如有关和战、立储、用人、征调或免赋役等重大军国政务的审议,辅佐皇帝。当时殿阁学士和部院大臣相比,阁臣官秩不过五品。阁臣常有三五人或六七人,不拘定数。

——李竖、王本浩《中国行政管理史》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情况。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内阁制的特点。
2022-01-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体育班)文综历史试题
10 . “世界上最快乐得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材料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出自
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安提丰
2022-01-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体育班)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