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面三幅地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演变。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要求:解说全面,史实清晰,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7世纪以来,中国历代统治者就已规定了文字考试,人们通过科举考试就有资格成为高级文职官员。1901年,清政府开始废除八股文章。代替它的是要求更清楚地解说《四书》《五经》以及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和西方政治及学术的文章,并在1902年的各省考试中开始实行。政府认识到需要一种西式公立学校制度,决定把书院改建为西式学堂。为了吸引学生进入新学堂,政府同意给予学堂毕业生文官候选人的待遇。同时决定在国外高等学校水平以上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有资格取得进士或举人的功名,但需要按照他们回国时考试的成绩来决定。绅士——文人阶级在政府废除科举后则另辟办学堂,因为学堂也能授予毕业生进士、举人和生员的学衔。绅士家族送其子弟入学,希望以此保持他们的特权。

——摘编自[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官吏选拔制度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2-10-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登上汉王之位,率先起兵反西晋,他为自己辩解说:“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今且可称汉,追尊后主,以怀民望。”这反映出当时(     
A.西晋的统治已经分崩离析B.华夏认同感的加强
C.皇位的宗法传承得到维护D.汉代制度受到追捧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说中国

材料一   以中国历史而言,秦汉是充实内部的时期,我曾称其特色为“厚”,隋唐却是开放扩张的时期,其特色是“大”。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秦汉和隋唐当得起“天下帝国”的地位,因为在这两个重要的时期里,中国是开放的,而且是发展的。

——节选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二   无论在民族、疆域还是认同上,这个“华夏/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很庞杂和包容,你可以称之为“天下帝国”,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共同体”……一方面,现代国家不能再是“天下帝国”,它不能不限定领土、族群和国民,汉唐时代那种“包容和弹性”的天下秩序只是光荣的历史记忆,而无法成为现代国际认可的准则;另一方面,悠久和荣耀的历史记忆,又使得现代中国历史学者,理性上虽然超越“华”、“夷”,追慕包容性的天下帝国,但感情上会不自觉地区别“内”、“外”,以汉族中国为“我者”来叙述“华夏/中国”。

——摘编自葛兆光《说中国》·解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时期特色为“厚”,隋唐时期特色为“大”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华夏/中国”概念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01年,清政府谕令自1902年起各省科举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和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并存的发展特征
2022-12-23更新 | 213次组卷 | 6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伏尔泰声称《牛顿哲学原理》不是为聪明人设计的,而是为他自己也荣幸属于那个无知平民阶层设计的。他通过说政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原则。“苹果从天上掉下来”的典故就出自伏尔泰手笔。上述材料反映了
A.牛顿为普及物理知识而精心编写通俗读物
B.伏尔泰深入浅出地解说牛顿的物理学思想
C.近代科学精神已经渗透到人们文化生活中
D.科学精神的推广有利于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2020-10-29更新 | 1181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大’为象形字,由‘人’字引申而来)”许慎这一解说
A.建立起“大一统”思想理论基础B.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C.宣扬了“制天命而用之”的观念D.继承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学校组织的历史兴趣小组去河姆渡文化遗址考察学习,当地导游对河姆渡文化遗址作了以下解说,其中有误的是
A.位于长江下游地区B.出土碳化的稻谷
C.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明D.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三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国民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中国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并回答从两次国共合作的史实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10 . 描绘江南风光,墨色恬淡,构图不追求对称,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反映了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政治现状,表达了文人的不满。上述解说适用于
A.B.
C.D.
2020-11-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