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5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深远,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世纪至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没有单独提出理性主义,但他们把理性贯穿于人文主义的整个内核并置于崇高的地位。……人文主义者用“人性”来反对神权,竭力歌颂人的价值。……提出幸福就在人间,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应当追求凡人的幸福,即爱情、财富和荣誉。……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类应当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享受现实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摘编自李晓燕《浅议西方文化对“理性”的探讨》

材料二:启蒙运动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据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并写出两个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不同于从前”的表现,并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我国古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逐渐形成了“取之有时, 用之有节”的观念。 西汉时,贡禹说:如果“斩伐林木”没有节制的话,会有水旱之灾。 晁错指出,“焚林斩木不时, 命曰伤地(破坏地力)”。 宋、明王朝在边境地区广种边防林作为天然屏障。 清代丁辅臣《劝民种树俚语》以俚语的 形式要求黄土高坡的居民在“庄前庄后,山涧沟坡,多栽些杨、柳、榆、杏各样树科”,因为它们“能吸云雨,能补地 缺,能培风水,能兴村落”。

——摘编自《中国传统森林观浅议》

材料二   对于北美殖民者来说,东部的茂密森林是挡在他们前进路上的障碍,隐天蔽日的森林代表着印第安 人的威胁,“印第安人同那些该死的森林一样,必须当作文化进步的敌人加以消灭”,森林开始大片消失。 至 19 世纪后半叶,美国人仍认为美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取之不竭,这成为矿业、铁路巨头牟利之口号,70 年代后期至 19 世纪末,铁路消耗了木材年产量的 20%~25%。 19 世纪中期,纽约州的农民以砍伐柴薪出售给城市居民为重要收 入来源。 1889 年,美国前内政部部长舒尔茨警告说:“从缅因州到加利福尼亚州,从墨西哥湾到普吉特海湾,美国将不再有值得一提的森林。”

——摘编自《前平肖时代美国的森林资源保护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传统森林观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森林危机出现的原因,谈谈古代中国与近代美国不同森林观对后世 有何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留给人们的教训是.大国必须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正如联合国的设计者所设想的那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对于大国的核心作用联合国显然比国联更为看重。另一方面联合国也更为重视和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的主权与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德意日受到沉重打击,也对英法主导的旧的殖民体系形成了冲击。《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为了促进民族自决,《联合国宪章》专门列有“关于非自治领土之宣言”“国际托管制度”“托管理事会”三章。总体而言,二战后期盟国对国际秩序的设计基本上得以实现,这对于维系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一直到今天。

——摘编自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基本理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以〈红楼梦〉为例浅议宗法制下的社会生活》B.《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C.《谈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与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实行的是嫁妆婚姻,它对于妇女而言不仅仅是获取陪嫁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嫁妆参与了社会财产的分配,嫁妆是古罗马妇女参与社会财产分配的一种形式。遗产继承制度给予了妇女更多的财产占有权和财产的处置权,它是罗马妇女参与社会财产分配的另一种形式。妇女在现实生活中冲破法律限制享有着更多的权利:有的妇女在家庭中占据主要地位,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承担者,有的妇女可以买卖土地,参与动产和不动产的经营。

——摘编自何越《古罗马妇女经济地位研究》

材料二  ……可供她们选择的职业不断增加,如打字、速记、电话接线、电报、售货、教学、护理、秘书等等。1851年,英国只有19名女办事员,到八十年代末已达近23000余人。1851年全国女教师70,000人,1901年增至172,000人。

——摘编自马缨《工业革命与英国妇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罗马妇女经济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1年后英国妇女就业的原因。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直是以农立国,春秋战国时的“初税亩”“废井田”,北朝、隋唐时的“均田令”都与赋役制度紧密相连,目的在于确保封建国家的经济利益。盐法、钱法等大量使用死刑直到明清两代仍是如此,且刑罚还有加重的趋势。汉武帝时因与匈奴的战争引起财政危机,实施了盐铁官营、均输、平准之法,唐朝中期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中央财政危急,则一反以前经济放任政策,大量制定盐茶酒专卖、两税法等经济立法。历代经济立法都号称是“抑兼并”抑末利方面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巩固地主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也在于运用国家强制力剥夺和瓜分工商业利润。

——摘编自郭建《中国经济立法史》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起,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建,二是迁。一方面国家资金大量投入三线地区,在内地建设大型的钢铁、煤炭、水电、机械等工业基地,并修筑成昆、川黔等重要交通干线;另一方面则是将东部地区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等以“一分为二”或者全迁的方式,或并入内地既有企业,或另建新厂。以甘肃省为例,仅1965年,就陆续从辽、吉、沪等省市搬迁工厂20个、大专院校2个,科研单位11个,分别迁入兰州、天水,酒泉等地。整个三线建设期间,累计投资多达2000亿元。到20世纪70年代末,共形成固定资产约1400亿元,占全国的1/3;建成全民所有制企业2.9万个,形成45个以重大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和30个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如昆明、攀枝花、六盘水等工业城市和成渝、攀西、关中、兰州等工业区。

——摘编自徐有威等《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济立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三线建设的特点及其重要影响。
2024-04-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称书店为书肆,兼具卖书与刻书两种职能。东汉时期,随着太学兴建及各地私学兴起,都城洛阳的书肆日渐增多,图书复制主要依靠手抄传承。唐朝时期,图书业“写本时代”达到黄金时期,同时,雕版印刷术也开始在民间图书市场逐渐应用。刻书的内容以民间需要的日历、医书、韵书等为主。书肆也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形成规模较大的,书肆中心。

宋朝时期,书肆主人以刻印书籍为职业,以图书流通为手段,以营利为目的,拥有许多写工、刻工和印工,且不断创新。宋代严格控制书籍出口,但是屡禁不止,辽、夏、金也因此翻译与翻印了大量汉文书籍。明代为了推行政令,进行统治,政府的法令和记载典章制度的书籍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出版物。诸多书肆为了营利目的,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印刷当时畅销图书,图书装帧华丽、刊印数量较大,特别是文学类图书,以翻刻宋版文集为时尚元素,各种各样的文学选本大量刊印发行。

——摘编自袁红军《古代书肆发展考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书肆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角度概括中国古代书肆发展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末,咖啡通过也门穆哈港口的船只和商队,经红海和陆地到达埃及的地中海口岸,再传播到地中海沿岸和西欧。由于需求量不断增大,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商人开始深入也门去采购,在穆哈设厂并专门派船运往欧洲。英国的咖啡进口量从16851688年的每年21.3万磅,上升到1699170155.2万磅,到了17131715年,又升至135万磅。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加强,咖啡逐渐被引入西半球国家,咖啡产业迅速发展。至1800年,委内瑞拉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咖啡生产区,当时种植园主要生产糖料作物,作为补充的咖啡极大增加了种植园的收益。

——摘编自潘宏胜《咖啡的传播与贸易》

材料二   1718世纪,咖啡成为巴黎乃至欧洲大陆高雅人士的消费品。这时期民众对奢侈品的仿效追逐导致商品需求和市场日益扩大,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催生出新的制度和商业文化。王室、贵族和富裕阶层对咖啡等奢侈品的神秘感吸引着新兴市民阶层,刺激他们更多、更紧张地工作,产生了所谓“勤劳革命”。咖啡、糖、巧克力、烟草、茶这些“成瘾性食品”以及精致家具等耐久高档品共同促进了奢侈消费的增长,奢侈品得以“物化”。

——摘编自潘宏胜《咖啡文化与现代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咖啡产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推动咖啡产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咖啡在欧洲传播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将来)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着伟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线的作用;而大西洋的地位将要降低,而像现在的地中海那样只起一个内海的作用。”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材料二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国家
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22%8%13%(1872年数据)10%
191315%11%13%8%4%

——摘编自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贸易格局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演变原因。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493年哥伦布于美洲设立据点,引发欧亚美非连串病菌、新经济作物(烟草、橡胶、甘蔗)、粮食作物、实物货币(白银)与人种等的交换与碰撞,史称哥伦布大交换。1493年之后,曾经在数个独立大陆上相对稳定的文明体系,在一系列看似微弱但影响广泛的因素下,加速变成一个单一、全球化的实体。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美国学者查尔斯·曼恩认为全球化就是“哥伦布大交换”的结果,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