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活动,约44个母邦建立了139个子邦。母邦和子邦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隶属和统治的关系,但保留宗教、文化和种族上的传承关系。这种殖民活动
A.产生了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B.促成了克里特文明的辉煌
C.根源于商业和海外贸易需要D.导致了直接民主制的确立
2023-02-01更新 | 2603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大工业打破了中世纪自然经济的地区分割、闭关自守状态,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生产已不是一国范围的生产,资本家剥削的也不只是本国工人;各国资产阶级基于共同利益,在反对无产阶级方面是彼此一致和相互支持的。这一论断(     
A.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强调了各国支持法国巴黎公社的合理性
C.突出了阶级斗争的残酷性D.揭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2023-02-01更新 | 1063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人物品藻指对人物的品鉴和评论。魏晋时期人物品藻逐渐脱离了儒教礼法虚名的束缚,由之前的政治学为主转向美学为主,重在对人物风采、风姿和风韵的审美评价。这一转变折射出魏晋时期(     
A.门阀士族的衰落B.人文精神的活跃
C.民族交融的加强D.三教合一的加速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机构职能主要表现
理藩院管理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
内务府保护对皇帝个人及其有关家族的保护
军机处控制满洲统治者对核心包括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高度控制

这说明清朝
A.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B.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
C.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D.对边疆地区控制相对比较松散
2019-05-10更新 | 319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9年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孙中山深切地认识到,八年以来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就是“因为单破坏地面,没有掘地底陈土的缘故”,今后“改造中国的第一步”,只有重新开始革命,扫清官僚、政客、武人这些“地底的陈土”。这体现了孙中山(     
A.与袁世凯势力彻底决裂B.宪政理论的完善与推广
C.革命思想的嬗变与升华D.新三民主义的正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对德战争的失败及围城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与小资产阶级的破产群众对资产阶级及其政府的卖国行为的不满,工人对新的社会制度的朦胧向往——这一切便是推动巴黎人民举行革命的原因。”这次发生在巴黎的革命(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B.使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
2023-06-21更新 | 509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2届安徽省淮南市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表选取了中国重返联合国50年来的重大事件,由此可知
时间事件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决议案
1974年4月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邓小平庄严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不做超级大国
1989年11月中国首次派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2015年9月习近平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首次向世界全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通过了《昆明宣言》
A.中美建交助推中国重返联合国B.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基本形成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D.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推动力和影响力日益彰显
2022-02-10更新 | 50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淮南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清初的赋税因袭明朝的一条鞭法,地有地税银,丁有丁税银。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办法推广全国,把康熙皇帝五十六年固定下来的丁银额共计335余万两,全部摊丁入亩,与田赋一起征收。这一规定
A.增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B.确立以各有土地多寡收税的标准
C.改变了白银原有货币属性D.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人口增殖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争战不断,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了连通长江与淮河的邗沟,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隋朝在统一后,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利用旧有渠道和天然河流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元朝定都北京后,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运河,改道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中国古代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其时空演变“折射出我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历史变迁”。

——摘编自毛锋等《京杭大运河时空演变》

材料二 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铁路,于1825年在英国的斯托克顿-达灵顿正式通车,这标志着近代铁路运输业揭开了序幕。在此之后,铁路运输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等优点,深受人们重视,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并出现了一些横跨大陆的国际铁路干线。伴随着殖民扩张,19世纪中期以后,亚非地区也兴建了铁路,初步形成了环绕世界的铁路网,至1890年,全世界铁路总里程达到61.7万公里,欧洲和美洲占总长的近90%,亚洲3.4万公里,非洲仅0.9万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运河时空演变所折射出的历史变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世界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得到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内在关系的认识。
2022-02-12更新 | 5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安徽省淮南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代吏部尚书地位迅速上升,一跃成为“七卿”之长,被尊称为“冢宰”“天官”,故可知明代吏部尚书的地位和作用非前朝历代吏部尚书所能比拟。促成明代吏部尚书地位超越前朝的原因是(       
A.宰相制度的废除B.内阁首辅的设立C.批红制度的出现D.票拟制度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