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乡村精英的地位和乡村治理的走向在中西方走向近代的关口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末叶,庄园中富裕农民兴起,成为"头面人物",也称"庄头",他们在村庄中担任各种公职的……最迟到15世纪中期,……没有他们的合作,领主就难以进行管理。庄园法庭有一定的诉讼程序……很久以来就依袭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进行诉讼和审判,这些惯例规定既保证领主对地租的占有,同时也是对领主任意勒索的限制。在法庭上,庄头及其他庄园的执事人员常常作为起诉人,对那些侵犯领主特权的人进行指控;佃户包括农奴佃户则根据惯例据理力争。法庭由庄园全体成员组成,出席法庭和参与判决是庄民的义务,也是他们的权利……庄头常常起到“召集人”、“中间人”的角色。

——摘编自侯建新《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英】马修·黑尔《英格兰普通法史》等

材料二   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逐渐增多,他们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儒士吕大钩辞官回乡后,制定了《吕氏乡约》,对乡民修身、立业、齐家、交友、互助等方面作出规范性的要求。在该乡约的引领下,当时的蓝田地区民风淳朴,甚至关中一代的社会风气也深受其影响。……明代中叶商业兴起,社会流动加剧,各地乡贤主持的善会、善堂大量涌现,族内更有"义宅"、"义冢",尤其有"义田"(原指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补充"学田"(由国家拨给或者学校自行购置一定数量的土地以助办学)之举……明代,乡约改为宣讲朱元璋"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六谕",并以《大明律》解释……清代乡约基本沿袭明朝模式,《大清律例》进一步渗透,由此政府对乡村基层控制不断加强。

——摘编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浙江义门陈氏宗族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古西欧"头面人物"产生的基本条件,并概括他们在西欧庄园自治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时代特征给“乡贤”一个定义,并概述其在基层治理中所起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看到船(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所见)……像我的大厦般大,其桅高于大厦之塔。他们就像浮于水面上的山。他们到地球每一部分去面临无数的危险。他们载葡萄酒到英国,载蜜到俄国,载番红花、油和亚麻布到亚述、亚美尼亚、波斯和阿拉伯,载木材到埃及和希腊。他们回来时,各种产品满载而归,该产品经此再转送世界各地。

——据彼特拉克(1304~1374年)《热切想看万事》

这些城市(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各自独立,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了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人教版必修三教材(2007年版)

材料二    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数量表(单位:百万银元)

年份西属美洲白银产量运抵欧洲数量经欧洲流到东方数量
160011-14104.4
165010-138-96
17001210-128.5
17802218-2014.7

17-18世纪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出超,葡、西、日等国商人不得不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这种中西贸易基本结构,是西方国家以其殖民地产品,主要是白银、棉花、胡椒等交换中国的茶、丝、瓷器等,特别是西班牙几乎只能以白银来进行交换。

——摘编自后智钢《16-19世纪外国白银内流中国问题探讨》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深受欧洲大陆近代思想和法律影响。其最主要特点是显示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1776年杰斐逊起草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独立宣言》,其中涉及的民主共和国原则和美国宪政文化,成为1787年宪法必不可少的思想准备。战后初期美国实行邦联制,这实质上只是13个州组成的一个联盟,内部各自为政,中央政府权力十分有限导致社会动荡,政治经济局势呈现散沙状态,享受利益的特权阶级仅限于富人和奴隶主,再加上当时美国不同利益集团分化,导致社会矛盾突出。因此,美国改邦联为联邦,通过立宪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缓和各方矛盾。

——摘编自杨丹卉《对1787年美国制宪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4世纪威尼斯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及其成因,并说明其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白银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的原因及其积极作用。
2022-05-2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那一刻,我们的祖先便开始了选择,在选择中前进,在选择中走向文明……

材料一   在每年举行的公民大会上,如果公民们认为某人的行为损害了公民利益,威胁到城邦民主,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然后投入陶缸中。一个陶片相当一张选票。如果这个人的得票数超过6000,就表示多数通过,便被逐出国门十年。

——人教版《必修一》

材料二   整理各式各样的革命,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打掉了脑袋,保住了王冠”。……这只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改朝换代,故而并非真正的革命。……第二种是“打掉了王冠,打掉了脑袋”。这是最残酷的革命。……第三种是“打掉了王冠,保住了脑袋”。这是最光荣的革命……它不是消灭人,更不是……更换血淋淋的统治者。

——熊培云《思想国》

材料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顾维钧回忆录》


(1)材料一所表述的规定名称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如何评价?
(2)世界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最符合材料中的第三种情况?并用史实论证。
(3)材料三的观点是否合理?为什么?
2021-09-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京城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课,并配有标题“美国人领取救济——在‘世界最高生活水准’的广告牌下,美国人民排着长队领取救济。”该照片最早出自1937年2月美国《生活》杂志的新闻报道,原标题是“洪灾难民等待领取救济”。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胡佛应对危机的效果十分有限
B.美国忽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C.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巨大冲击
D.教材对该材料的处理存在不妥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级高名望的人物之一,德尔菲神谕说他是全希腊蕞富有智慧的人,对此他解释道,神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而不是自以为是。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必修三


(1)材料一中反映了苏格拉底哪一著名哲学追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2)材料二主要表明路德的什么思想?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联系?
材料三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的理解。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恩格斯
材料二: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也。
——列宁
材料三: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
——土海《翻译世界》
材料四: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是怎样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的。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四,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并说明其原因。
7 .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过程历经沧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6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1865年由英商佛南于创办耶松船厂于上海虹口。… …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13.5%,第二年即升至21%。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批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摘自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


材料二       下图为1913、1919年轻工业、重工业生产发展情况表

材料三       (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


请回答:
(1)上海发昌机器厂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利铔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据材料三指出该厂的历史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