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埃及,考古学家发现了4000年前盛有棉籽的器皿。这表明(       
A.物种出现全球交流B.地理环境影响棉花种植
C.古代文明多源发展D.考古发现决定历史认知
2 . 下表为16—17世纪欧洲成立的部分机构,据表可知,该时期(       

成立时间

机构名称

经营业务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

垄断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权

1602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

具有国家职能,向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东方贸易

1602年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金融股票

1609年

阿姆斯特丹银行

货币兑换、存款、贷款、转账等金融服务

A.价格革命瓦解封建制度B.出现新的商业经营模式
C.荷兰商业地位受到挑战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 . 棉花本是一种在个别区域种植的农作物,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主导了棉花的生产销售,有研究将这种现象称为“棉花帝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考古学家也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

材料二   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建立改变了棉花的命运,棉花开始成为全球性商品。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帝国在美洲开启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掠夺”,用暴力强占印第安人土地,准允和保护跨大西洋的贩奴贸易,凭借对远洋航行技术的掌握和武装航运的暴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美洲、欧洲和非洲以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即“棉花帝国”。

——摘编自王希《评<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   1780年,英国工厂中纺纱机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英国的工厂仍拥有全球机械化纱锭数的2/3,欧洲和美国大片地区都依赖可预测的底价棉花供应……但到1861年……美国成了新兴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棉花种植及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棉花命运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上半叶美国成为“棉花帝国”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黄图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疆域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材料三   汉唐帝国是转瞬即逝的,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之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此后“大中国”变成了常态。

——摘编自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多个角度,谈谈你对“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这一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角度多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黄图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达摩”翻译成“道”,把印度语中的“涅槃”翻译成“无为”。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佛寺从布局到建筑本身的阁楼、密檐、雕墙粉壁等都发展成了中国的民族形式。悬空寺的最高处为“三教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如来佛祖,佛祖右手边(南侧)为老子,左手边(北侧)为孔子。这反映出(     
A.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儒佛道互相吸收融合D.社会动荡急需儒学复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一战结束后,对于裁减和限制德国军备问题,法国要求彻底摧毁德国军备,英国则仅要求摧毁德国海军,美国却几乎不想削减德国的军事实力。英、法、美三国的这一分歧(       
A.导致它们因分赃不均而矛盾加剧B.源于它们对世界霸权争夺的需要
C.体现了其对战后秩序的不同诉求D.反映了西方大国均势外交的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初的“虚三级”体制——路、州、县三级中,路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长官,路一级由帅、漕、宪、仓四司共同构成,分掌军队、财政、刑狱、经济。其次,在州之上,不存在单一的行政区划,比如这个州的帅司、漕司、宪司是属于某一路的,而它的仓司属于另一个路。上述措施(     
A.有利于国家政局的稳定B.旨在解决宰相专权问题
C.铲除了分裂割据的根源D.造成了管理的复杂混乱
7日内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黄图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金朝建立后,渐有女真贵族不再亲自役使奴婢从事生产,而是出租土地,坐食租税。元朝时期,也有很多主人让“驱口”(元朝对奴婢的称谓)从事农耕,采取“岁责其租赋”的剥削方式。上述史实可以用于说明该时期(     
A.贵族门阀政治废止B.阶层间固化逐渐松动
C.民族矛盾走向缓和D.少数民族封建化加深
7日内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黄图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9 . 粮食作为国计民生的最基本物资,在唐朝的盛衰荣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建立之初。民生凋零、土地荒芜。为此,唐朝制定了严格的户籍制度,各级官吏都可能因户口脱漏而被追责。地方官辖区内婚姻及户口增多者,予以嘉奖晋升,反之予以惩戒。《唐律》特别规定:“诸部内田畴荒芜者……一分笞三十……”。政府还不断缩短成丁为国家服役的年限。经过一系列政策调整,政府较好地实现了土地与劳动力的紧密结合,结果“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关中地区久有“天府之国”的称号,但随着社会发展。“关中之地不能充分供给帝王宫卫百官俸食之需”,需通过隋唐运河调运各地粮食入关中。安史之乱后,从关中至整个黄河中下游“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同时为征讨藩镇,唐朝军队扩张到了“兵额约九十九万。通计三户资一兵”的地步。这又导致了大量人民逃亡、匿户的频繁发生,朝廷只得将供应军粮的任务转向地方。“应须兵马、甲仗、器械、粮赐等,并于本路自供”。黄巢起义平定后,朝廷与淮南节度使闹翻。东南地区基本处于独立状态,唐朝廷就只能靠着关中的赋税苟延残喘。907年,唐亡。       

——摘编自《唐朝粮食问题研究》等

材料二:唐天宝八年(749年)各道仓粮数(单位:万石)示意图

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唐朝亡于粮食危机”,根据上述材料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8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高坎垅遗址进行了部分挖掘,墓中随葬器物的数量、种类、质地有所不同,随葬品大部分是实用陶器,陶器轮制,器体高大厚重,主要器形有簋、碗、盆、豆、瓮、釜、罐等。据此可推知,该遗址(     
A.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B.所在地具有较理想的农耕环境
C.陶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日臻成熟D.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