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材料二   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民族主义在一般人心目中,一旦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则其它一切枝节问题似乎均可迎刃而解……所以武昌城内一声炮响,举国风从。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写出一位与顾炎武同一时期、观点相近的知识分子,并概括其主要思想。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魏源针对“不能再称西方文明之国为蛮夷”,而提出了什么主张?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鞑虏”指的是什么?民族主义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镣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被服儒雅,行如狗彘

——(明)李贽《藏书》

材料四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文章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
(2)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有何贡献?
(3)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材料四中陈独秀对“孔教”的态度如何?其积极意义是什么?
2020-02-1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第八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