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1 .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人工取火的发明B.建筑技术的进步
C.生产工具的改进D.种植和饲养水平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图为春秋时期秦公簋(古代食器,也作礼器)铭文,内容显示秦公先祖追随大禹,为大禹治水建立功勋,“虩事蛮夏”,为夏王朝鞠躬尽瘁。该文物
A.证明夏朝已有成熟文字B.是秦统一六国的历史依据
C.可用以论证夏朝的存在D.反映出秦国谨遵礼乐制度
3 .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齐民要术》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地区。这说明
A.区域经济发展均衡B.大豆成为唐宋时期人们的主食
C.生产工具的变革提高了生产力D.民众饮食结构发生了一些改变
4 . 四合院全宅的平面构图是按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则布置的,一切房屋皆簇拥着正房,而且在开间尺寸、高矮、装饰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此种设计出现的原因是
A.受血缘关系显著影响B.儒家思想和宗法观念的影响
C.布局对称,主次分明D.使用材料和建筑理念的制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统一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直达九原的直道,又有出秦岭通四川的栈道,这些道路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秦朝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改善国内交通B.维护君主专制
C.加强中央集权D.巩固秦朝统治
6 . 咖啡由原产地非洲向世界各地传播过程
时间传播过程
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
15世纪传播到欧洲
17世纪中叶后传播到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
18世纪传入拉丁美洲
据此可知(     
A.商贸活动的发展促进了物种交流
B.物种交流推动了世界人口的迁移
C.阿拉伯人推动咖啡在美洲的传播
D.黑奴贸易推动咖啡在欧洲的流行
7 .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出现了政府、军队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此材料旨在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B.人类文明产生前提是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C.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是阶级、国家、文字D.生产力发展是剩余产品出现、社会分化的结果
8 . “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2019年中国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满足了占全球20%人口的粮食需求。据此可知,“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有
①政府重视粮食安全②农村土地所有权变革③农业科技投入增加④农民消费观念的改变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9 . 18世纪以前,欧洲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的供应,而此后土豆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物体系,而日益成为餐桌上的新主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美洲地区的开发B.香料用品的大量输入
C.美洲物种的外传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
10 . 下图是1977年出土的湖北曾侯乙墓的青铜冰鉴。《周礼注疏》载:“冰有鉴,则冰不消释,食得停久。”古代这种用于食物冷藏保鲜的器物,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冰箱”,可见食物保鲜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食物冷藏技术发展的意义是

①有利于保鲜储存             ②有利于长途运输             
③达到长期储存的目的       ④食物的营养成分不会流失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