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中国古代小说即使虚构,也要写上真实的年代、真实的地点,甚至真实的人名。故事是虚构的,故事发生的空间与时间却是真实的;人物是虚构的,人物的名字却是真实的。中国小说的书名常冠以记、传、志之类的字样,如《石头记《水浒传》《东周列国志》等,记、传、志本身就是史书体例的称谓。由此推知,古代小说(     
A.与历史著作具有同等史料价值B.能够准确记述历史人物的事迹
C.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运用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2023-06-01更新 | 1053次组卷 | 1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000余支,其中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下列对睡虎地秦简理解正确的是(     
A.为一手史料,可补充传世文献B.大多为抄录,主观色彩浓厚
C.为二手史料,展现了秦律全貌D.远离秦故地,史料价值有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莫高窟中所发现的绘制于北魏的《萨堹那太子本生图》,以连环绘画的方式,将故事发展的顺序表现在画面上。该图叙述了太子从出家到圆寂的故事,主要描绘了太子舍生饲虎等悲剧性场面。在这一作品中,灰冷色调与阴暗的气氛相配合,整个洞窟的气氛凝重,完美地渲染出了主题的气氛。绘制于唐朝时期的《西方净土变》,构图宏伟,气魄庞大,巨大的画面从整体到局部控制得恰当自如,浑然一体,在技法上亦能看出画家的高深修养。围绕着经变(指描绘佛经内容或佛传故事的绘画),还穿插了许多生活的场景,如宴饮、阅兵、行医、行旅、耕作等,简练真实而有生趣。

——摘编自胡光泽《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隋唐时期敦煌壁画的比较》

材料二   像早期壁画中富于西域犍陀罗风格的造像,以及隋代洞窟中大量出现的各类具有浓厚波斯萨珊风格的联珠纹样、三兔藻井,隋唐五代洞窟壁画观音经变中的胡商遇盗图,直接反映丝绸之路交通往来的张骞出使西域图,维摩诘经变中大规模出现的各国王子问疾图,五台山图中大量的交通贸易图像,降魔经变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士兵形象,其他经变中反映丝绸之路风情的大量图像,如各类音乐、舞蹈、交通、军事、服饰、家具、图案、颜料、技术等,都是敦煌壁画留给我们今天认识丝绸之路、理解丝绸之路、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摘编自沙武田《丝路成就敦煌,敦煌提升丝路》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萨堹那太子本生图》与《西方净土变》的艺术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敦煌出土壁画的史料价值。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2年,意大利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的《坤舆万国全图》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世界地图。该地图没有采用中国传统绘图方法,而是采用了当时西方流行的制图方法,主图介绍了五大洲知识、全球概念的划分,世界地图上第一次呈现出长城、万里长沙(南海诸岛)等地名、地物。……为了迎合中国是世界中央的观念,利塔霎把子午线从世界全图中央向左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地图中央。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一些保守的士大夫将《坤舆万国全图》斥为“邪说惑众”。当利玛窦、李之藻和徐光启等人过世后,世界地理知识很快被人所遗忘。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皇帝曾向将军奕经询问:英吉利国距内地水程据称有七万余里,其至内地所经过者几国?克什米尔与英吉利有无往来?

——摘编自王艳娟《论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坤舆万国全图》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坤舆万国全图》在鸦片战争前不受重视的原因。
5 . 唐代和尚口述、辩机编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沿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其中提及了一百多个城邦,还有许多不同的民族的风俗人情。该书(     
A.促进了中外的技术交流B.史料价值低可信度不高
C.记述了佛教在各地传播D.有利于研究阿拉伯文化
6 . 《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
2021-04-29更新 | 240次组卷 | 26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2021-01-06更新 | 1842次组卷 | 6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时搜集到了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国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二   辛亥革命看起来并不像我们认为革命应该是的样子。真正的原因在于,从许多方面来说,它都未带来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未来。新生的“中华民国”并不是共和主义的,尽管帝制政治架构崩溃了,但许多前清官僚仍稳居原位,文化、社会与经济也貌似毫无改变。当然,它们在发生变化,但却不是作为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

——【美】沙培德《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辛亥革命,则是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比较三组史料,分别说明其各自的史料价值。
(2)根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吕思勉在《先秦史》中记载:“据实物为史料,今人必谓其较书籍为可信……其实亦不尽然。今之所谓古物,伪者恐亦不啻居半也。”作者认为
A.实物史料比书籍史料更可信
B.实物史料可以客观反映现实
C.书籍史料的史料价值为最高
D.实物史料有作伪而不可尽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中吟咏的特洛伊战争以及其他相关传说,先后对小亚细亚及南希腊进行考古发掘,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谢里曼的考古发掘
A.证明了《荷马史诗》是一手史料
B.丰富了研究古罗马帝国的史料
C.说明特洛伊是当地最早的城市
D.显示了《荷马史诗》的史料价值
2019-06-07更新 | 700次组卷 | 32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