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社会主义
2019-03-27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县级联考】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环境动荡,革命事业尚在进行,这一阶段对辛亥革命的纪念评价经历了较大的沉浮,客观上也在重塑着民众的观念领域和精神世界,推动了广大民众从忠君爱国到革命救国的民族觉醒。辛亥革命的爆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助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革命正当性的论证、革命任务的明晰、革命精神的洗礼、革命道路的抉择提供了历史坐标和历史参照。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高举辛亥革命事业旗帜、争夺话语权以实现话语自主的契机中逐步成长为一个具备明确政治目标和丰富斗争经验的成熟政党。

——摘编自董在全《中国共产党辛亥革命纪念话语的百年嬗变》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事业逐渐落地开花,纪念辛亥革命也成了一种政治传统,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在转型之际同样需要这面旗帜并调整纪念话语模式,以此占据阐释辛亥革命内核的制高点,掌握纪念辛亥革命的话语权,从而获得革命正统性、政权合法性,为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型政党向执政型政党转变、助益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提供法理基础和民意支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努力构建出了一套符合自身政治文化思维的辛亥革命阐释体系,其中核心话语主要有两个面向:一是接续着“反帝”的政治主张;二是紧扣着“建设”的实践主题。这极大地满足了总结和激活历史经验、加强和整合政治力量、动员和教育人民群众的时代需要。

——摘编自马敏《浅谈深化辛亥革命历史影响研究的三个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纪念辛亥革命的基本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纪念辛亥革命的变化,并说明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晚清时期,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文学品种——“理想小说”。如表为部分代表作品的情况(     
作品及成书时间作者对未来社会的描述(片段)
《新中国未来记》
(1902年)
梁启超1962年,“中华民主国”举行盛大的开国五十年纪念庆典。
《新纪元》
(1908年)
碧荷馆主人1999年,所有沿海、沿江从前被各国恃强租借去的地方,早已一概收回。
《新中国》
(1910年)
陆士谔1951年,海、陆两军,都是全球第一、国势强盛。军民一德,上下一心。
据此可知,当时的“理想小说”
A.促进了社会风俗变迁B.带有强烈的政治关怀
C.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D.引领先进的思想潮流
2024-03-19更新 | 710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三下学期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届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材料二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近代国画大师(徐悲鸿)金银纪念币一套四枚,其中5盎司银质纪念币选用的主题图案,就是徐悲鸿于1940年创作的名作《愚公移山》图。在抗战胜利70周年和徐悲鸿诞辰120周年之际,该纪念币的纪念意义之重大可见一斑。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精神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的里程碑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愚公移山》图创作的背景,简述其精神内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     
A.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B.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
C.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2022-11-21更新 | 866次组卷 | 15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与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列举1840—1900年间的重大史实(除洋务运动外),实证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与洋务派在“变”这一主张上的异同,并分别说明两种主张的历史影响。
7 .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2022-02-17更新 | 662次组卷 | 99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20年“五一”劳动节前后,北京、上海两地曾举行下列纪念活动。这些活动(       

北京

李大钊主持北京大学理科纪念“五一”劳动节活动,
何孟雄等8名同学乘汽车游行,沿街散发《劳动宣言》
邓中夏赶赴长辛店铁路工厂出席“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并发表演说

上海

陈独秀参加“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发表关于劳工问题的演讲
工界发表《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动政府的通告》

A.有助于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B.推动第一次工人运动进入高潮
C.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D.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2022-08-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蒲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926年中共撰文指出:“真正的孙文主义者是遵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及革命精神的人,那些借孙文主义之名,而破坏革命的人,不是孙中山的真正信徒。”这表明中共纪念孙中山意在(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B.争取国民党对革命的同情
C.批评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D.促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2022-11-06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20年5月前后,上海以工人为主体,包括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内的群体,举行纪念“五一”节庆祝大会,大会发表了《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据记载,全国各地参加“五一”节纪念活动的工人和知识分子有五六万人。这些纪念活动(       
A.有力声援了俄国的革命B.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C.有利于新型政党的创建D.促成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