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下半叶,德国对教育事业进行全面调整,以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到1890年左右时,文盲率已经下降到1%以下。德国的企业率先建立起了相应的、与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实验室。许多新发明和新发现都是在这些与生产直接打交道的企业所属研究机构中完成的。各高等学校在科研方面与生产前沿挂钩,高校在研究和教学统一的原则下成为各种研究的中心。国家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19世纪七十年代后)德国工业革命发展速度远超英国,这主要得益于德国工业具有后发优势,少受旧工业束缚,还可直接利用英法先进的技术,同时借助于这一时期德国在关键产业及其核心技术方面具有的优势,建设以电气化工业为核心的新兴工业,改变了产业结构。

——摘编自邢来顺《德意志帝国时期科技发展特点及其成因》等

材料二   19、20世纪之交,德国工业中心的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的烟幕所笼罩,时人抱怨说,严重的煤烟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德国工业区的河流也变成了污水沟。德累斯顿附近的穆格利兹河因玻璃制造厂排放污水变成了“红河”;哈茨地区的一条河流则因铅氧化物的污染毒死了所有的鱼类。1892年,汉堡市还因水污染而导致霍乱流行,使7500余人丧生。到20世纪初,那些对污水特别敏感的鱼类在一些河流中几乎绝迹。

——摘编自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下半叶德国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工业发展中环境污染的危害,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使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成为可能。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秦时期也提高了3倍左右。黄河套区、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

——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2022-03-05更新 | 479次组卷 | 20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