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过去因战争和政治等原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和运用其经济潜力的欧洲,现在终于有机会弥补过去的不足了。欧洲大陆(无论东欧和西欧)普遍存在着重建新欧洲的决心和从20世纪30年代的愚蠢行径中吸取教训的心愿。1950年后的大约30年里,欧洲人(主要是西欧)年均收入的增长额相当于以前一个半世纪增长额的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的确令人吃惊。美国中央情报局1960年和1970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欧洲共同体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比美国还大,为苏联的两倍。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在战后的最初几年里,占领国美国每天要向日本提供100万美元的资助,每天要运来6000吨大米才能保证尽可能地少饿死人。然而,没有人会预料到,在这样一片看似一无所有的废墟上,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对于这个奇迹般的速度,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战败后被炸为废墟,但是呢,它还是留下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底子,像科学技术人才,还有一些学习西方的,搞工业化的一套东西。

——摘编自《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与日本迅速崛起的共同外部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西欧与日本崛起对国际社会造成的影响。并谈一谈促使一个国家崛起的主要因素。
2023-01-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3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广东,开始传教。然而,中国人对基督教这个舶来品最初是不感兴趣。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传教士学汉语、用汉姓、穿汉服,读儒家经典,顺应中国习俗,介绍中国人所陌生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吸引中国人。西学随之在中国传播开来。

——这编自用人员《川学东街对中川文化自信的冲击人儿儿们》

材料二   18世纪出现了席卷欧洲的“中国热”现象。法国伏尔泰《风俗论》(1756)中。以中国为矛攻击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制度。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大力推崇儒家的理性精神,认为中国人已经形成了建立在理性而不是神启基础上信仰自然的宗教。中国还成为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魁奈为首的重农注意者阐发思想的参照来源。魁奈通过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文献了解中国。他在1785年发表的《经济表》中将中国树立为欧洲重农典范和理想社会。在讨论中国君主制时,他说“我从有关中国的报道中得出,中国体制建立在明智和稳固不变的规律基础上,虽然帝王发号施令,但是他行为检点。”在《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1767)中,魁奈认为中国的专制不是建立在武断的奇思妙想上,而是遵照规律法则,关注的核心是人们的福祉与社会和谐。

——改编自黄丽娟《“中学西渐”——欧洲现代精神的中国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中国人对“西学”态度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学”的态度。分析当时“中国热”现象的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战国中期,随着人口的增加,井田制度已经败坏,公地私有化成普遍事实。当时的知识界对此分歧很大,道家、儒家都视之为“礼崩乐坏”的根源,强调要恢复井田制。商鞅则反其道而行之,宣布废除井田制,允许民众开荒耕作、买卖土地,这自然大大激发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使变法的“农本思想”更加得以光大。显然,在先秦时期,粮食是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商鞅的一切变法都以此为根本,这可以说是典型的“唯生产力论”。“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

——摘编自崔光宇《商鞅的土地制度改革》

材料二   中共通过土改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与理想,是一场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变奏。这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将约七亿亩土地均分给三亿多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将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土地制度和宗法关系中解放出来;第二、土改在剥夺地主阶级物质生产资料的同时,也使其失去了在乡村社会的政治地位,由此国家政权在基层建立起新式基层组织。

——摘编自李康、邓宏图《土地改革、国家能力建设与工业化资本积累》

材料三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之前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大跃进”背景下逐渐脱离当时的客观条件,严重地挫伤了社员生产积极性,使得农村生产力受到灾难性地破坏。党中央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纠正长期存在的管理高度集中和经营方式过分单调的弊端,从而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好发挥劳动和土地的潜力。与此同时,“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逐步解体,党政分开的乡镇政府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来。

——摘自章宏楼、高雪萍、张予涵《我国土地改革历程与现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土地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次“土地改革”的异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三次“土地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外国在华资产约12.1亿元,主要为英美所有。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禁运清单非常详细,除战略物资、军事物资之外,还包括大量的民用物资。到1953年,英国企业资产由6.9亿元减少到3.1亿元,美国企业资产由3.9亿元减少到1600万元。

——摘编自孙健《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1979年—2017年,中国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8965.2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商投资对中国增加投资、就业、出口、税收以及提高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起积极作用。但外商投资也带来诸多问题,如对国有资产估价低,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部分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等。早在1979年,中国就开展涉外经济立法,2002年公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新目录对外商投资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此外还修改、完善一些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摘编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十年代英美在华资产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外商投资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商投资的认识。
2024-01-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在地方行政制度上,规定地方长官由文官出任。地方行政架构为路—州—县三级制,其中,路一级不设最高长官,而是分设转运使(负责财政,将地方赋税转运中央),提刑使(负责司法),安抚使(负责军事)等。地方财赋除少数外,大部分要转运中央。地方厢军中强壮者升入禁军,弱小者留厢军。

——摘编自曾凡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沿革》

材料二 忽必烈建元朝后,为了适应攻取南宋,中书省宰相被派往各地处理临时军政事务的形式频繁出现,并逐渐发展为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行中书省。元代行省掌军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粮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并在财政的上供和留用上实施三七分成的政策,但事无巨细,皆需咨文申禀中书省。元代行省实行的是种族交参和群官圆署制,即官员由是蒙古、色目、汉人交参任用,在决策上需集体参与,并以押署的形式定议。行省下的地方官员需要定期接受朝廷的考核,受命于朝而后仕。行省的疆域划分上打破传统,重新整合,如:将四川汉中划入陕西行省管辖范围内,湖广行省管辖岭南、广西等区域。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行省制度之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代地方行政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的其特点。综上所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管理制度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政治体制改革便提上了日程。公元前688年—前687年,秦武公在伐灭几个小领主国后,废除了盘踞在这些地域上的宗法世袭统治,设立了冀戎、杜、郑等几个县,并派出由君主委任的官吏进行管理。约公元前356年—前350年,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确立了县制。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罢分封置郡县,建立中央集权体制。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后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改变了先秦时期的官吏世袭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基本取代了贵族政治。

——摘编自杨卓《浅谈我国秦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二   中国从封邦建国的分封制迈入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是社会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汉朝建立的过程中,这些异姓诸侯王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于形势,刘邦只得采取暂时妥协的政策,在地方上推行郡国并行制。然而,自文景以来,尤其在汉武帝时期,诸侯王之势日衰,封国不断郡县化,郡国并行的地方政区制度趋向瓦解,实质上转变为单一的郡县制。至汉昭帝时,汉郡已达八十七个,而王国仅十七个,郡和王国在数量上的差距已相当大,加上诸侯王不得参与封国政事,汉代诸侯国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实现了郡县化,封国再也构不成威胁中央皇权的地方割据势力。

——摘编自库晓慧《从汉初郡国并行制的演变看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有利条件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王国郡县化”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并谈谈你对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发展演变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苏美尔到波斯:管窥古代驿路体系的发展在古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人员与信息的流通起着十分重萼的作田。为了确保国家统治的稳定,人类文明早期阶段的许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开展道路建设并发展驿路体系。

视角一苏美尔驿站的建立公元前三千纪中期。苏姜尔城邦国家建立,沟通这些城邦之间往来的重求促使驿站系统初具雌形。到公元前21世纪.苏美尔人驿站的建设和管理更加宗基.分为总管、生产部门、服务部等五大部门。苏美尔人驿站只服务于从事公务的政府宣留。苏美尔人国家灭亡后,两河流域南部地区的驿站及交通网络迅速表落。

视角二亚述邮驿制度的改进公元前一千纪的亚述帝国时期。国家内的邮驿采用了更为先进的中继系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信件和信使的分离,从而使信件在到达一个驿站后立刻换成新的信使和骡子进行传递。中继系统只提供给国家高级官员使用,从地中海岸边到亚述帝国腹地的御道全长达到700多公里.利用中继系统在这条御道的首尾两端传递信息。只需花费不到5天的时间。

视角三波斯帝国道路的完善在继承亚述帝国邮驿系统的基础上,波斯帝国最终建立起闻名于世的交通网络。同苏美尔人和亚述人类似.波斯人的道路系统并不对私人商路开放。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波斯帝国在御道每隔20公里左右的位置建设驿站,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类似接力赛跑一样依次传递信件,可以在12天内横跨超过2500公里的距离。

——摘编自李智《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1)根据材料分析古代西亚驿路体系发展的原因,并概括古代西亚驿路体系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西亚驿路体系发展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对外门户。元代以前,云南的古滇国、南诏国等地方政权与中央王朝已有联系,中原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云南地区社会的进步。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汉族移民的涌入,农业、手工业等得到了长足发展,而清代大量移民自发涌入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云南蕴藏大量的铜锡、盐等资源和云南矿业的开发与发展。

——摘编自何伟福、章青琴《清代云南经济的开发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决不允许袁世凯倒行逆施、复活帝制,打倒袁世凯成了举国一致的目标。在全国反袁斗争形势的促进下,在滇军激进军官的压力下,唐继尧逐渐从拥袁向反袁转变,成为反袁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并使云南成为反袁的后方基地。

——摘编自蒋中礼、王文成主编《云南通史第五卷》

材料三   云南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均迈过了“一甲子”。这一制度在云南的成功实践,使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对外开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跨越发展的“云南现象”和民族工作的“云南经验”。

——摘编自任维东、张勇《沧桑巨变铭记党恩》

材料四   100年来,云南大学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办学精神,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摘自《习近平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云南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区划始于哪一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云南地区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云南人民率先“反袁”的革命斗争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打倒袁世凯成了举国一致目标”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制度”指的是什么?并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制度”在云南成功实践的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请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家乡云南的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2023-08-3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见面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是欧洲霸权地位的衰落以及美国和俄国影响力的加强。战后,英、法等传统大国希望以胜利者的姿态主导新的国际秩序,于是,全球性的大国协调开始了《凡尔赛和约》及随后签订的各项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摘编自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持续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中国外交与时俱进,应对挑战。冷战结束以后,在实践中,中国抛弃了美苏冷战关系模式,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新时代中国发展大势,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主张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摘编自高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的历程与启示》

材料三   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这几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有时候还来势汹汹。但令人欣慰的是,面对这股逆流,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开站出来予以抵制和反对。中方始终认为,多边主义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基石。只有坚持多边主义,国际关系才能逐渐实现民主化,国际格局才能逐步走向多极化。我们将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继续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一边,站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一边,与各国一道,本着多边主义的理念,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摘自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201939日两会记者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的大国协调”通过什么会议完成?该会议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引发了国内的哪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并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经验。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一意逞雄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应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总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新“力量中心”。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将如何维护多边主义?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3-08-3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见面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的河南地区尚未大规模种植棉花。明万历六年(1578年),全国征收的棉花中,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四省占比已达85.9%。清代河南棉花种植区域已遍及全省。如豫北彰德府内黄县棉花产量大,“出贩于山西泽潞诸州县”;林县“户无贫富,妇女皆以纺织为主业,所制棉布质坚耐久,名曰家机布,除备服用外,运销泽、潞等处”;卫辉滑县“所有输出物产,不过棉花一种”;许州五女镇不仅是棉布交易市场之一,而且有“染工三四百人,终岁操作供给秦晋布客之所需要”,所产出的丈六布“行销秦晋两省极多”;石固镇的二八布被“秦晋布商,终岁搬运。许昌东、北两区之织妇亦极终岁勤动矣”。

——摘编自王林林《明清晋豫商路兴衰探析》

材料二   影响晚清时期河南植棉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京汉、汴洛两铁路相继开通后,中原地区和外部的交流日益增多,不止棉花的品种得到改良,棉花向外输送也变得便利和快捷。20世纪以后,国内大型纱厂不断建立,到1911年有十几家纱厂,35万枚纱锭。英、美、日等国纱厂也迅速增加,如日本1892年有39家纱厂,38万枚纱锭,年耗棉量就达88万担。

——摘编自刘西峰《清代河南棉花的种植与运销研究》

材料三   1978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约是900万亩。1990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约为1234万亩,此时新疆的棉田只有652.8万亩。1992年,河南省棉花种植达到巅峰,棉花种植面积飙升至1872万亩。2000年,新疆的棉花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33%,河南的棉花产量则为16%。2008年,新疆季节性采棉工有68.6万人,最大的省外采棉工团队来自河南省,达18.1万人,仅次于新疆本地的22.8万人。2010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约只有700万亩。2020年,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69.83%,其中北疆95%的棉花是通过机械采摘的。

——据《河南统计局棉花种植30年报告》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河南植棉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晚清时期河南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河南植棉业兴衰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