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越南战争,美国共造成近六万人死亡、失踪,三十万人受伤。美国投入的战争开支达2500多亿美元,经济停滞引发了经济危机。越战中触犯的种族、民权以及人道主义问题,在美国国内激起了巨大的漩涡,造成了整个国家极度地分裂。战争持续的过程中,美国国内反对的声音从未停止,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反战”思想在左翼思潮的推动下愈演愈烈,致使后来一系列学生运动在全美爆发。同时,由于大批左翼媒体的加入,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向美国民众展示残酷的战场画面,甚至是美国大兵行凶作恶的镜头,让人们亲眼见证了前线的血腥,美国国内反战的声音在社会舆论中渐渐占据了上风。以大学生、高中生、亚裔族群为主的“反战生力军”,在各大城市掀起一系列的游行示威,同时伴随发生了系列流血冲突事件。国际社会也对越战表达了强烈反对,许多国家的民众和组织也举行了示威游行,联合国也通过决议谴责美国的越战行动,美国在冷战背景下进行的越南战争,更多的是基于意识形态,而非国家利益。越战期间,一些美国媒体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种族歧视、反对帝国主义,这些政治正确的口号在越战时期的美国国内成为青年群体中的主流共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侵越战争期间美国爆发反战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反战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2024-05-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昆明一中高三二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是在葡萄牙东方贸易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澳门从16世纪80年代进入了黄金时代。澳门是葡萄牙—印度—中国—日本贸易航线的重要枢纽。在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并与中国建立正常贸易关系后,这条航线变得十分有利可图。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中心来安排在远东的贸易活动,每年五月至六月,他们乘坐由中国贸易舰队司令指挥的大帆船,顺着夏季的西南季风从果阿起航,装载着胡椒、苏木、象牙、檀香等印度货物,以及原产美洲经里斯本运来的白银,在抵达澳门的一年里,把货物与白银换成中国的生丝、丝织品、黄金以及铅、水银、糖、麝香、茯苓、棉纱等商品,到第二年初夏,乘着季风继续东航,进入日本长崎,把生丝、丝织品、棉布等中国商品以高昂的价格迅速脱手,然后装上日本白银及少量其他货物,乘着同年秋天的季风返回澳门。他们在澳门用日本的白银大批购买中国的生丝、丝织品、瓷器、黄金及其他货物,到第三年秋天,才乘着季风返回印度。

——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材料二   抗战以后,政府在重庆相继设立了贸易调整委员会、资源委员会、海关总税务司等外贸经营管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战时贸易统制政策,推行国营外贸制度,统筹易货贸易,垄断指定外销农产品和特种矿产品的购销,及时调整进口商品结构,鼓励和疏导大宗必需品进口……如果说云南、广西的海关是国统区外贸的前沿的话,那么重庆则是它的后方供给地,因为重庆不但有充足的物资,而且处于西南国际交通路线的起点……抗战时期重庆外贸总值是大大地减少了。战前的1936年重庆进出口总值9135.7万元,到1945年下降到3187.4万元。

——周勇主编《重庆抗战史:1931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澳门在葡萄牙东方贸易航线中的地位,并分析“这条航线”的贸易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重庆对外贸易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志》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材料二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


(2)材料二中英国颁布该条例针对的是哪一国家?英国的出发点是什么?

材料三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的发展走出一国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哪两个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2023-06-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的地方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方管理方面,(北宋)初设诸路转运使监管地方财政,兼及行政监察,号为“监司”。但以后又增设多种名目的路级监司:提点刑狱司主管司法,提举常平司主管仓储,安抚使司主管军事、治安,合称“四监司”。他们互不统属,路之辖境划分不尽相同,或虽相同而治所未必一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

——搞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加强地方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实行督抚制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鸦片战争前,国内洋钱的大量流通对传统称量货币发起了挑战。1833年5月24日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书,提出进行币制改革。首先,林则徐表示不能对洋钱进行硬性的定价,在使用洋钱的问题上,最好在民便之中稍加限制。其次,林则徐认为使用洋钱是大势所趋,是不可抑制的,应该让洋钱继续在国内流通。由于洋钱很受民众欢迎,林则徐认为“应对洋钱最好的方法就是自铸银钱”。他的设想是:官局先铸银钱,每一枚以五钱纹银为准,银币一面用文清铸其局名,一面用汉文铸道光通宝四字。最后,林则徐认为银贵钱贱的关键在鸦片,只有政府大力禁烟,才能抑制白银外流,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银荒”问题。林则徐提出自铸货币以抑制洋钱,严禁鸦片防治“银荒”等顺应民情、有利于当时国内货币流通的主张。但是由于当政者的昏庸、无知和技术不过关等,这种自行铸造钱币的措施最终因无法与洋钱抗衡而停止。

——摘编自图拉古日《林则徐与近代中国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林则徐货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林则徐货币改革失败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之际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包含着诸多新因素的生成和旧制度的消亡,整个历程包含了均田制的瓦解、不抑兼并政策的出台、官田私田化政策的推行以及土地买卖合法化等多个环节。随着土地制度的变化,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府兵制也迅速瓦解,兵役制度由征兵制逐渐转向募兵制。唐宋之际门阀世族土地所有制彻底瓦解导致部曲奴婢劳动制解体、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大量改变,致使中古良贱身份制度也无以为继。唐代及其以前,天子只能和世家大族分享权力,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而宋代时,世家大族衰落,政治权力全归天子所有,天子地位得到巩固,可以随意支配官员。唐代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入宋以后,佛、道、儒等诸家思想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趋向单纯与收敛。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材料二   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中国热”出现的最初媒介是传教士们带回来的大量有关中国的著作、书信等。这一时期各种关于中国的资料风行于欧洲各国,其数量之巨、受欢迎程度之深,在欧洲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经传教士传到欧洲后,在欧洲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中国热”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了欧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欧洲近代转型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于绍玲《从“中国热”看中国传统文化在欧洲近代转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表现,并分析推动唐宋社会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历史背景。
(3)运用唯物史观,分别说明唐宋社会变革与欧洲近代社会转型的实质差异。
2022-11-24更新 | 386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交子大致经历了私人发行和官交子两个时期。宋代四川是铁钱流通的区域,铁钱流通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仍有许多缺点。据记载:“川界用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而蜀地买罗一匹,需要20 贯。发行交子的商家是由政府批准的,他们“连保作交子”,每年要向官府交纳一定的费用。在由 16 家大的富商主办时,交子就“用同一色纸币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有铺户印记“押字”和“密押”,“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记”。任何交子的持有者,都可拿到发行的商号兑换铁钱。官交子制度起初对社会经济发展 起了积极作用,但后来大量增发,成为政府搜刮财富的手段,以致大幅贬值,趋于崩溃。

——摘编自孙健《中国最早的纸币的产生及其流通》

材料二 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 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 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 银矿不足的缺陷。政府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这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比较普遍。清 代历朝都铸造铜钱,并在云南等地大力开采铜矿,但仍不能完全解决币材问题,同时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止,因此在流通领域仍然是“用银为本,用钱为末”。大额交易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以白银为计算单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交子产生和流通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货币体系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其形成原因。
2023-02-11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上游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一大主题,中国历代王朝也都十分重视对地方和边疆的治理与管辖。

材料一 在传统中国,边疆是尚未或者正在驯化中的地方,边疆问题其实是央地关系的次生形态。从唐至宋,我们看到了两种边疆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它们的实施结果。一种是唐代的藩镇模式。藩镇节度使本来是中央派出的边防统兵官,后来势力膨胀,引发了安史之乱。在唐朝之后的宋朝,对藩镇模式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解决方案是建立了一个极端的分权模式。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材料二


元朝形势图

材料三 “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宋朝边疆治理采取“分权模式”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模式对宋朝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2)观察《元朝形势图》,指出元朝为维护疆域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地方治理和边疆管辖对今天的启示。
2022-11-15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们通过海陆通道进行外贸活动。唐宋至元,海上贸易日渐兴盛,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外贸城市。明清时期,借助国内经济、市场,外贸进一步发展。郑和下西洋把贸易区域扩大到波斯湾、红海及东非沿岸,但这种官方贸易逐渐式微。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的普通民众“一叶之舟,率得厚利”,甚至形成了王直等实力强大的民间贸易集团;广州在全国贸易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澳门等城市也成为重要的外贸口岸。菲律宾的马尼拉等地形成了新的贸易中转站。中国主要出口纺织品、瓷器、茶等,换回各地特产和大量白银。18世纪以后,中国海外贸易最终衰败。

——摘编自杨翰球《十五至十七世纪中西航海贸易势力的兴衰》等

材料二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欧洲贸易网中,意大利威尼斯等城市的地位不断下降,而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地则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随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直接联系、西欧资本主义主导的统一市场。荷、英、法等逐渐成为近代国家,政府重视商业和外贸,支持、参与民间建立一批新型股份公司,国家给予公司种种特权,支持其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李壮《15世纪以来欧洲列国与中国经济政策分野研究——以斯密型增长的区域经济体为背景的观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外贸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前后西欧外贸发展与中国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外贸发展的影响。
10 . 城市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城市的规划很早就有了:一种是《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南北大道)九纬(东西大道),经涂九轨。左祖(宗庙)右社(社稷),面朝后市……”在周代,天子的城方九里,公爵的城方七里,侯爵与伯爵的城方五里,子爵的城方三里另一种是《管子·乘马》中的“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据孙莉《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布局对我国当代城市规划的启示》

材料二   唐宋城市变革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城市在空间格局和制度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唐坊市制宋街市制
城市空间形态封闭开放
坊与市的关系坊、市严格分离商、住逐渐融合
市的经营特点封闭独立,官设官管自由设市,无官员监督
市的经营时间白天规定时间经营出现夜市
市的经营业态200余种400余种
坊门的功能坊、市与外界的交通要道,部分演变成装饰意义的牌坊、牌楼坊墙的功能围合区域,封闭管理逐渐瓦解,不复存在
街道的功能交通交通、市民生活场所
肆的临街面特点无侵街装饰物伞棚、招幌、杈子、彩楼欢门等装饰物出现

——据钟灵毓《<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东京市肆形态及街巷空间研究》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城市化有所发展,1843年、1893年、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占比分别为5.1%、6%和10.6%,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人口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沿海地区人口城市化色彩浓厚,但内地城市发展停滞、衰落,例如,西安人口由曾经的百万减少到1920年的20万,兰州人口1901年的55万,减少到1921年的32万。在铁路沿线及其辐射区域,一大批新兴城市和集镇拔地而起,那些沿江沿海港口城市由于增添铁路这一新的运输手段,而更加兴盛起来。

——据马先标《百余年近代中国城市化历史回顾与探讨》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