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1842-1880年,中国进口以鸦片、棉布为主,出口以丝、茶为主;1881-1910年,棉布在进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超过鸦片,丝、茶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影响晚清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
B.西方国家侵华方式的变化
C.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剧变
2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两次“组织方式”改变
A.都是在农民完全自愿基础上
B.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
C.都得益于农业生产合作社
D.都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3 . 在欧洲,家庭逐渐抛弃了执行“直接代表社会”的职能,获得了执行“代表个人”的特殊职能,从一个功能多样的单位变成了相对单一的单位,使得家庭结构简化。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人文主义的传播发展
B.启蒙运动的宣传推动
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D.电气革命的突飞猛进
4 . 《剑桥中华民国史》认为,在民国的头十年中,外资和中外合资的企业也有增加。但在1914~1918年间,直接投资很少。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减弱
B.民族工业抵制外资工业
C.经济发展受国际环境影响
D.政府政策大力干预经济
5 . 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A.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B.“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
C.思想文化上形成儒佛道三教合流的局面
D.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逐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强化
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社会政局动荡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016-11-27更新 | 176次组卷 | 21卷引用:岳麓版高一历史 必修二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题
7 . 史学家樊树志在专著《晚明大变局》一书中指出: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这说明
A.“苏湖熟,天下足”格局正在形成中
B.晚明政局变化影响了江南经济地位
C.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最大的优势
D.专业化市镇兴起促进了区域市场化
8 . 下表是中共中央为1962年制定的粮棉产量指标。其数据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建设中
会议粮食产量指标棉花产量指标
1956年中共八大2500亿公斤4800万担
1958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7500亿公斤15000万担

A.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B.出现大跃进运动
C.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D.实施“一五”计划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9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变化的本质作用是
A.促进了民主科学的传播
B.结束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革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10 . 下表为1913—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主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变化情况。
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
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53221
机器制造业442121
拖拉机42121
联合收割机2111
电力15107432
石油232121
生铁565432
565432

据此可知,20世纪三十年代的苏联(  )
A.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B.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暴露
C.迅速成为世界工业强国D.农业机械化已基本实现
2016-03-18更新 | 9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0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018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