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
2021-03-31更新 | 581次组卷 | 26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某同学在复习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时,为了线索清晰,将知识进行了整理。其中解放战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
A.《论联合政府》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论持久战》
D.《论人民民主专政》
3 . 20世纪80年代,史学界对过去革命史范式主导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状况日益不满,围绕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分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涌现出许多新的观点,如资本主义发展说、近代化说、争取独立与谋求进步说、反帝反封建双线说等等。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现代化事业的迅速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双百”方针的恢复
2019-05-11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理)试题
4 .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如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天朝田亩制度》      图二《民报》第一号
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请回答:
(1)阅读图一和图二,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准备怎样解决土地问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019-07-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请回答:
(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你认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①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红军此次“远征”中,中国共产党在哪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如何?
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始终坚持了什么抗战路线?
④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哪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2019-02-17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期中检测-2018-2019版历史创新设计课堂讲义同步系列(人教版必修1)
7 . 格林在《美国革命的宪政起源》中认为“在英格兰宪政中寻找线索,来指导殖民地与母国之间的恰当关系,是徒劳无功的”北美经潘恩、杰斐逊这帮“精英分子”援引法国观念来“启蒙”,母与子举脚相向。闹到不堪收拾,最终“自成一局”。这说明
A.英格兰的宪政丧失了制度领先优势
B.法国共和制深刻地影响了北美政体
C.英属北美殖民地确立起崭新的政体
D.近代西方启蒙思想的发源地是法国
2017-12-2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于15世纪开始兴起的时候,中国封建社会的盛期已经过去,正进入它的末世。清朝取代明朝入主中原之际,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革命正在英伦三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自然,西方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是迟到者,西方的兴起也经历了大约三个世纪(15~18世纪),并非一蹴而就。同样,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摘编自何顺果著《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二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但是,在这些世纪里(14世纪中叶~19世纪),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在这样一个时代,稳定成了可咒诅的东西,而非幸事。相对地说,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是静止的、落后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变化只有局限在传统秩序的范围里,才是可接受的。在一个发生全球规模的革命性变化的时代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从1640年到1840年,在这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与之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辗转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15~18世纪西方兴起在各方面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未能突破“传统秩序”的原因是什么?
2016-11-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陕西城固县一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9 . 以下是某学生所做的知识线索图(箭头表示因果关系),中间空缺项应该是
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宗教改革
2016-06-0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山东实验中学高校招生模拟文综测试(一)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0 . 以下是某学生所做的知识线索图(箭头表示因果关系),中间空项应该是
A.价格革命
B.《拿破仑法典》
C.启蒙运动
D.《人权宣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