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但终未摆脱灭亡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垂老别》

材料四   玄宗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重用奸佞李林甫、杨国忠,致使朝政黑暗腐朽。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2)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3)材料三诗中描绘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此为何事件?
(4)材料四中记述了上面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请说出其他两个原因是什么?
2 . 《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尊崇儒术B.秦始皇焚书坑儒
C.诸子“百家争鸣”D.班固的史学素养
2023-11-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唐代科举中,举子在考试前请托宣传和达官闻人荐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据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载,“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盖此待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唐代科举制中的“行卷”风气(     
A.扩大了官吏来源B.加强了中央集权C.破坏了科场公平D.打破了士族特权
4 .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的这首诗主要肯定了大运河的作用是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B.有效防止洪涝灾害
C.成为世界最长运河D.便于皇帝巡视江南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杜甫(712770年),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757年)


(1)指出材料中的二首诗分别与唐朝的哪些历史事件相关,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杜甫的诗对研究这些历史事件有什么价值?若要对这些历史事件作进一步研究,还可寻找那些途径或方法?
2020-12-2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的“河”是指
A.黄河B.大运河C.淮河D.渭河
10 . “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1924~1927年
B.1927~1937年
C.1937~1945年
D.1945~1949年
2020-04-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