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场馆中的历史记忆。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近代中国历史的理解,老师从丰富的场馆资源中精心挑选,绘制了以下分布图,并布置了研学任务。

   

(1)鸦片战争博物馆是一座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以下保留在该馆内的遗址是(     
A.虎门销烟池B.中英《南京条约》签字场所
C.林则徐塑像D.中英军队海上激战模拟沙盘
(2)若你参与筹建其中的戊戌维新纪念馆布展,以下可布置在“戊戌变法背景”区域的展品是(     
A.北洋舰队沉船遗物B.义和团揭帖
C.《辛丑条约》文本D.《民报》发刊词
(3)辛亥革命纪念馆设有“开辟共和新纪元——辛亥革命”主题展。开辟共和新纪元的重要文献是(     
A.《资政新篇》B.明定国是诏书
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下图所示为《劳动界》创刊号(陈独秀等创办,1920年8月)部分内容。对其所传递的历史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白话文倡导民主科学思想B.启发工人觉悟以促进阶级觉醒
C.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展工人运动D.宣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
(5)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精神永放光芒”展厅内,陈列着一枚珍贵的纪念章(见下图)。在纪念章所示的十年中,红军的斗争历程有(双选)(     

   

A.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完成艰苦卓绝的长征D.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6)位于卢沟桥事变发生地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名中的“中国人民”旨在强调抗日战争(     
A.时间的持久性B.过程的曲折性C.参与的广泛性
(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官网开辟了“东方主战场——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主题页。为该主题页提供两个史实,并简要说明理由。
(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陈列有《转战陕北》《决战前夕》《占领总统府》等油画,艺术地再现了____战争的辉煌历史。
(9)结合上述场馆信息和所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人民抗争、求索历程的理解。
2023-06-21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2 . 16世纪下半叶,美洲的银产量快速攀升,欧洲的银产量迅速下降,16世纪末,欧洲的银流通量空前增大,但这些银都来自墨西哥和秘鲁,而非中欧。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     
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民主政治确立
C.城市化的扩展D.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023-05-13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2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为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组织开展“银元之战”的历史,高一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下列资料,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以此为背景的文学作品B.亲历者撰写的回忆录
C.档案馆保存的相关档案D.反映此事件的电视剧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七二年,是调整国内各项政策的一年,也是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的一年。这一年,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和周恩来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实现了国家对外关系的前所未有的突破。-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中午,尼克松总统和夫人、国务卿罗杰斯和总统助理基辛格一行抵达北京机场。周恩来、叶剑英等到机场欢迎。二月二十七日,中美联合公报终于谈定。二十八日,公报在上海发表。

——逄先知《毛泽东传》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开始把精力转移到国内建设上来,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也出现了有利于和平的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派出代表团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停战协议的达成。

——夏莉萍《当代中国外交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1972年我国在外交上作出的重要决策及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日内瓦会议召开的时间。概述中国成功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634年前后,英国画家为刚结束印度旅行的登比勋爵作了幅著名的画像。画中,在南亚从林中打猎的登比穿着一件两件套的丝绸衣服,右手拿着一支滑膛枪,旁边有个印度男孩指着附近一棵棕榈树树上的鹦鹉。与画中场景相关的背景是
A.“三角贸易”发达B.英国与亚洲交往日渐扩大
C.英国成为世界霸主D.工业革命促进了技术进步
2024高一·北京·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锤子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等相关资料,对苏联发展历程展开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A.认识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B.剖析冷战形成的内外原因
C.理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加强D.体会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
2024-05-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3
7 . 历史证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与灌溉技术使农业生产力极大提升,既有生产关系成为桎梏,公田抛荒、私田大量开垦的制度性矛盾大量出现。承认土地实际控制、废除使用限制、重新分配土地以及名田制等改革出现,引致土地私有化,支撑稳定的农业生产进而成为增强国家实力和实现军事扩张的基础。土地由封建领主世袭转向新型的封建地主私有。

——摘编自张秀智等《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改革逻辑》

材料二   19927月,邓小平重申:“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也一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变革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农业“两个飞跃”的共同目标及各阶段目标。
2024-03-26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舟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2024高一·北京·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读图辨史,以下两图可用于研究(     

A.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C.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024-05-15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
9 . 如图漫画反映的是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出的新趋势,一些国家的“知识精英”在全球自由流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     

   

A.世界多极化的发展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
C.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D.社会信息化的结果
10 . [二战后东西方经贸的发展]

材料一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 东西方经贸情况开始慢慢好转。1954 年和1958 年, 西方国家两次缩减战略物资禁运单,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呈现上升趋势。东欧许多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与西方贸易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不是偶然的, 有多个因素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主编《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以后,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重点之一便是西欧。在西方世界中比较强调独立性的法国, 在 1964 年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在西欧引起较大的反响。许多西欧国家要求同中国建交和发展贸易关系的呼声愈来愈高。在 1964年中国与意大利、奥地利达成互设商务代表处的协议, 这对促进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60年中法之间的贸易额为5991 万美元, 到 1965 年时中法贸易额已达12092 万美元。同期, 中国与意大利的贸易额也从4565 万美元增加至8573万美元。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东西方贸易得以发展的因素(要求:符合史实, 列举两个因素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中国重视与西欧国家发展贸易的原因。
2023-09-16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