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儒、法两学派思想是古代中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①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②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性而已(如果只有本性),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③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荀子》

材料二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呵斥)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①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②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③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归纳荀子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韩非子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秦朝施政的影响。
【读史指导】

材料主旨
材料一:介绍了荀子的基本主张。
材料二:指出了韩非子的基本主张。
信息解读
材料一:①说明了人的本性之中是没有礼义观念的;②认为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礼义观念;③体现了礼义可以规范人的行为。
材料二:①说明了韩非子主张厚赏;②体现其严厉刑罚的主张;③体现韩非子主张要实行统一的法令。
历史结论荀子和韩非子都注重外在的礼仪和法律对人的行为规范的作用,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2019-06-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三高二上册预习卷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