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江南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形成过程中,作为主导的官方把赈灾救荒作为社会救助的重点,并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有赈济、赈货等类型。江南城市的民间救助多为自发的个体行为,即使形成一定的组织,也以个体自愿为基础。施行救助主体有士人(包括部分官员)、工商富室和僧道人员。他们大多出于传统儒学所倡导的仁义思想和社会理想,将参与社会救助活动视为仁义的实践与推广。相对于传统荒政和乡村救助;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有着诸多特点,呈现朝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陈国灿《论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传统的救助活动呈现出新的特征与状态。晚清政府已无法如“康乾盛世”时期那样向受灾民众提供应有的救济和帮助,而以士绅富民为主体的民间救助活动日趋活跃。随着近代社会产业结构的改变及贫困群体的扩大,以贫困人为对象的社会救助活动越来越受到民间救助组织的重视。部分先进中国人也开始学习和研究西方国家开展社会救助的思想和经验,反省中国传统做法和理论的缺陷,使以传教士为先导的外国慈善活动逐渐活跃。这些变化引起了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变动。

——摘编自陈桦《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江南城市救助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转型及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如图所示为近年考古出土的秦朝方孔圆钱的实物资料。这种现象说明秦朝(     
   
A.区域经济交流繁盛B.铸币标准还有待统一
C.民间铸钱现象普遍D.大一统稳固形势严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东汉光武帝和明帝时,都曾下诏:诸侯王不许滞留京都,不得交结宾客,更不能结党营私。这些规定(  )
A.缓和了王室内部的矛盾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C.为外戚专权埋下了隐患D.改变了诸侯坐大的局面
4 . 秦律规定:五人盗,臧(赃)一钱以上,斩左止(脚),有(又)黥(刺字)以为城旦(修城墙);不盈五人,盗过六百六十钱,黥劓(割鼻)以为城旦。这体现了秦律的(  )
A.阶级性B.奴役性C.片面性D.野蛮性
5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李斯提出的“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等建议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李斯建议的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维护国家统一
C.进行思想控制D.发展教育事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秦统一后,“六国边界既废,全国划为三十六郡。六国王室和贵族全部被废,每一个郡有守、尉和监各一”。这一举措(  )
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导致了秦朝短暂而亡
C.维护了君主专制的权威D.扩大了地方官员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面是秦代地方行政状况简表。由此可知,秦代(  )
层级官职职责
郡守掌管全郡,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辖
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
监御史负责监察全郡
县令(长)管理一县民政,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
县尉县令(长)之下,管辖一县军事
县丞助理县令(长),负责司法裁判
三老、啬夫、游徼分别负责教化、赋役、治安

A.地方割据的根源已被铲除B.君主专制有了制度保障
C.重视地方政治秩序的稳定D.皇帝取得天下独尊地位
8 . 读百家争鸣表(部分)。由此可以推知百家学者(  )
学派主要思想
儒家重仁,讲礼,知规矩,克己复礼
墨家重义,追求平等,反对不义战争
道家无为而治,使百姓无知无欲
法家重序,以绝对的规则来约束社会各阶层
A.治国思想具有优劣之分B.重视吸收其他派别优秀思想
C.顺应了当时的社会潮流D.为后世治国理论提供了借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上那蚌村位于云南北部元谋盆地的东缘,在那里曾发现两颗人牙化石、石制品、带有人工痕迹的动物骨片、烧骨和大量动物化石。据古地磁测量,这些文化遗存距今170万年左右。这一发现可论证远古时代的元谋人 (  )
A.过着定居生活B.使用打磨石器
C.已经学会用火D.懂得农业种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