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1965-1975年三线建设数据统计(部分)

全国

三线地区

三线地区所占比重

基本建设投资(亿元)

2918.78

1269.67

43.5%

大型企业数(家)

1500

约600

约40%


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A.改善了工业布局B.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C.践行了八字方针D.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2023-02-13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下表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1691~1750年棉纺织品进口统计状况。这些数据可用于说明(   
时间数量/万件销售额/万比索
1691~1700年29.6184.52
1711~1720年55.2349.30
1731~1740年76.5423.72
1741~1750年77.2500.52
A.全球化冲击了英国传统经济B.棉纺织业成为英国主导产业
C.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不断扩大D.英国与海外市场的密切联系
2023-03-02更新 | 21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四)历史试题
3 . 如表是1913年—191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数据,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战爆发列强放松经济侵略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支持
C.民主共和制度扫清政治障碍D.实业救国思潮的进一步发展
2023-12-2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元朝中期吏部统计的官员数据。据此可知元朝(     

朝官外任官
蒙古、色目9385689
汉人、南人110014236
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政府已经完全汉化
C.社会门第观念弱化D.地方权力逐渐分散
2023-12-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但终未摆脱灭亡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垂老别》

材料四   玄宗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重用奸佞李林甫、杨国忠,致使朝政黑暗腐朽。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2)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3)材料三诗中描绘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此为何事件?
(4)材料四中记述了上面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请说出其他两个原因是什么?
6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沧桑。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科技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B.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C.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成熟,推动了文明进步。
D.元朝王祯编订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领先世界。
7 . 通过数据显示美国国会对总统提出的议案进行否决的比例照比之前大幅度下降,反映出美国政体特征(     
A.总统成为国家权力中心B.总统行政权力的膨胀
C.国会丧失立法权D.打破了三权分立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图所示是1636~1644年中国商品输入日本的相关数据。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①日本进口中国商品所支付的金额
②因中国商品对日出口所流入中国的
③输日中国商品在中国港口的价格
A.中国是丝银贸易受损的一方B.德川幕府取消了锁国政策
C.政局变化影响中国外贸发展D.西方殖民者主导丝银贸易
2023-05-27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港一开放,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争先恐后进行殖民贸易。1853年,英国对华贸易50%以上在上海进行,标志着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首要港口。帝国主义先后在上海投资建立了最早一批外资工业——船舶修造业、打包业、加工工业、轮船业、码头仓栈业等,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城市。……随着上海港吞吐的外贸物资的增多,外国银行的金融活动进一步开展起来,外滩逐渐形成一个金融中心区,被人们称为“上海的华尔街”

——摘编自黄婷(开埠初期的上海港与上海城市发展(1843-1914))

材料二: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数据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累计实到外资2400多亿美元。现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87家、外资研发中心448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走出去”网络遍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上海对外经贸合作的新机遇和新空间。

——摘编自国新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埠对近代上海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促进因素。
10 . 下表为1920——1936年中国部分工业部门产量变化数据,表明这一时期(     
时间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生铁
1920年772百万千瓦14.2百万公吨436815吨30000吨
1936年1724百万千瓦26.2百万公吨958683吨556347吨
增长率9.4%7%9%40%
A.南京国民政府积极发展经济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比例调整成效显著D.全国基本统一促进了经济恢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