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39 道试题
1 . 2024年3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主题为“打破僵局:重塑两极分化世界中的合作”的《人类发展报告》指出,2023—2024年全球不均衡的发展正在让最贫困的群体进一步掉队,这种现象必须通过集体行动加以解决,“去全球化”既不可行也不现实。该报告旨在(     
A.强调重塑国家之间的合作B.主张消除国家之间的隔阂
C.加强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024-06-0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世纪30年代围绕中国社会史的有关问题,中国史学界掀起了一场大论战,此次论战从史学角度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此次论战的展开(     
A.说明史学须满足现实政治的需要B.反映史学发展与政治进程的联系
C.表明外来文明传播推动史学发展D.标志着中国史学的马克思主义化
2024-06-0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1934年1月,毛泽东提出:“关心群众生活不是什么难破了天的大事,我们只需要从小处着手。例如,根据地的娃娃不少到了学龄,小学堂办了没有?村子里的窄木桥好几十年了,能不能想办法修一修或者重新建?许多人到了冬天生冻疮,有没有什么法子能搞点药治一治?”毛泽东这一论述反映的思想(       
A.促进了边区经济迅速发展B.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联合抗战
C.有利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D.与中国当时的革命运动相适应
2024-06-0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4 . 明朝时期,一些士人与传教士交流后编纂了一些书籍,如瞿式谷在《职方外纪小言》中写到:“尝试按图而论,中国居亚细亚十之一,亚细亚又居天下五之一”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积极推动对外交往开展B.经济发展拓宽了民众的视野
C.市民文化诉求主导书籍编纂D.传统夷夏观念已经有所改变
2024-06-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自1937年8月起,国民政府组织沿海、沿江工业大举内迁,据史料记载,豫丰和记纱厂“分装大小机箱十一万八千余件,计重九千余吨,更于五十余日内悉数安然离厂,若非员工爱国爱厂之情殷,曷能神速若此”。该行为(     
A.旨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B.迟滞了抗日相持阶段到来
C.推动工业布局的根本改变D.体现了持久抗战的意图
2024-06-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69年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落户湖北十堰,当时十堰只是一个人口百人的小镇,随着全国各地的近十万建设大军奔赴十堰,十堰市政建设大大推进,逐渐形成以企业工厂为中心的市区, 医院、学校等城市公共配套设施相继建立。十堰由最初的小镇升格为省辖市。十堰的发展得益于(     
A.三线建设的推动B.中西部开发的带动
C.改革开放的促进D.抗战时期工业内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建设史上,兴建于湖北省公安县境内的荆江分洪工程在当时被称为“我国第一大水闸”。下图为同一时期的水利建设宣传画《这是工农联盟的标志》(1952年)。据此可知荆江分洪工程兴建的重要背景是(     

A.土地改革运动的深入开展B.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高潮D.三线建设大规模开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代史家在论史时,总是将史书和“药案”“医方”“药笼”等医家用语联系起来,如“经尤本草,史即药案也,舍此而欲以救世,无他术也”“六经如医家素难(指《素问》《难经》),而诸史则药案也”“聊仿古所谓经验方者,将以备当世药笼也”。由此可见,明代(     
A.史学与医学已相互融合B.史学家注重以史资治
C.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D.史学摆脱儒学的束缚
9 .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开拓边疆、推动民族发展和民族交融、活跃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说法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南北面官制促进女真族与汉族民族交融
B.榷场互市贸易加强宋与辽夏金经济往来
C.迁都燕京实现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管理
D.招抚东北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
2024-06-03更新 | 31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10 . “国人”是居住在城郭和郊区的民众,是最底阶层的贵族,“野人”是居住在农村中的平民。西周时期“国人”能够“执干戈以卫社稷”,而“野人”没有资格当兵。春秋中后期,“野人”获得当兵资格。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华夏认同观念产生B.铁犁牛耕广泛应用
C.分封宗法制度瓦解D.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