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6.7%,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而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初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比1952年增长2倍,同时我国已能设计一些比较大型的技术复杂的工程,从而使我国的工业技术一下子跨越了近半个世纪。机器制造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5.2%提高到9.5%,旧中国重工业极端落后的状态已经开始改变。

——摘编自代红侠徐家林《“一五计划”的实施及其启示》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首先,从根本上改变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并结合一系列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的新路子。为了改变企业权力过小、缺乏活力、经营管理不善、不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等弊病,在实行利改税、厂长经理负责制,取消奖金封顶等单项改革的基础上,又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使城市改革由点到面,由单项改革向综合改革逐步展开。在财政方面,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分别实行新的财政体制,并在基本建设方面,扩大了地方审批的权限。同时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发挥经济杠杆在指导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调节作用,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同时,沿海开放地带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开放和发展。

——摘编自梁秀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五计划”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的巨大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的具体表现,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办报,开启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先河,报刊大多局限在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一带,尤其以广州和香港为中心。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和部分商人开始创办近代中文报刊,打破了以西人办报为主的旧格局,以中国人为主创办的近代报刊迅速兴起。同时上海开埠后迅速取代广州的地位,近代中国报刊业中心也随之移到上海,整个近代中国出版的报刊以上海为最多。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到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形成了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再一次形成高潮,尤其以民国初年最为壮观,中国境内绝大部分报刊已为中国人所办,中国内地和北方各省会城市及一些重要城市都相继创办了近代报刊。

——摘编自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大众传播媒介扮演的角色是多元的传播工具,这决定了其责任也变得丰富多样。1992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传媒经营在市场化方面崭露头角,各媒体纷纷展开竞争,争夺受众,最终目的就是争夺广告,由此,受众地位得到凸显,媒体开始向大众化回归。与此同时,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使大众传播有了新的载体。网络媒体的应用,尤其是微博的盛行,让平民都可便捷发布新闻,同时,依托于网络这一平台,中国大众传媒公共领域角色显现,公民可以依靠网络媒介参与公共决策与政治民主建设,针对社会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与不同的传播主体进行互动,这大大丰富了大众传媒的角色和功能。

——摘编自玛秀秀《建国以来中国大众传媒角色的变与不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众传媒对现代中国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影响大众传媒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