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赋税制度是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维护封建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经济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秦亡后,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材料二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开启了中国税制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在两税以前的近千年里,中国的人口高峰从西汉时的6000万上升到了盛唐时的约7400万,增加了不到1/4。而在两税以后的近千年里,中国古代的人口由北宋的1亿多上升到了晚清时的4亿多,增长了3倍。

——都建春、冯涛《税制变革、人口增长及其对中国历史演进的长期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汉采取“与民休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唐代征税主要标准的变化,并概括两税法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4年(1837-1901年),一生模范地履行了立宪君主的职责,深受国民的爱戴。她继承王位时只有18岁,辉格党首相基尔本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做一个立宪君主,教会她不凭感情用事,心平气和地与民选的首相共事,哪怕她从心底里厌恶这个首相。

—摘编自曹大力、赵世瑜《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美国宪法的独特贡献在于它创立了一套新的宪政原则和实践,使共和制成为-种可操作的现实。它所确立的宪政原则和机制,既是对欧洲(尤其是英国)宪政思想和实践的创造性的继承和发挥,更是美国人基于自己历史经验的一种创新。这些原则和实践,不仅为美国200年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也深到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所确定的宪政原则和机制。

(3)有人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就应该废除君主,建立共和国;而有人则认为只有君主立宪才是它的真正归宿。根据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英国和美国的政体为例阐述你的观点。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鞅《商君书》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宋朝)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宋代)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以及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希腊)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根据材料,提取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关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P5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A.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B.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
C.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D.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出一些人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的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割,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地方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旨诏,地方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此外,地方官员还要定期朝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化过程。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宋、清为加强专制主义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的趋势。
(4)根据材料三,请回答在秦朝和汉朝,地方的行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柳宗元对这两种制度有什么不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特点?
(5)根据材料四,请回答这是什么时候的什么行政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对于当时和后世有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秦到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表现出什么趋势?
(6)综上,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王朝虽然开创了“康乾盛世”,但那只是落日的余晖,很快就暗淡下去。反观西方各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实力迅速增强。它们对内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对外推行扩张政策。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摘自人教版必修一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三 Revolution者,若转轮然,从根柢处掀翻之,而别造一新世界。(注:“革”字有变革、更改之意)
——梁启超《释革》(1903年)
(1)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2)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别造一新世界”。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其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