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国家稳定后,秦始皇开始实施以秦朝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外扩建交通路网,建成了连通各个区域的交通路网。政府还编制了《行书律》,规定了丞相统筹管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地方主要由郡守和县令共同负责交通运输。据此可知,秦朝交通建设(     
A.促使边疆地区得到有效开发B.得益于法律制度的建立
C.渗透着强化中央集权的意图D.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
2 . 汉代,孝被确定为立国大纲。汉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西汉末期,乡里的学校中专置《孝经》师一人。东汉时,“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荀爽在对策中指出,“故汉制使天下皆讲《孝经》,选吏能,举孝廉,皆以孝为务也。”汉代的这些措施(     
A.说明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确立B.有助于促进儒学思想的社会化
C.保障了政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表明孝道开始扩展为社会伦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晋时期,政府颁布占田令。据《晋书》记载:“诸侯王大国在近畿占田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并制定了不同官品占田的具体数额:“官品第一至于九,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者,占田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九品,十顷。”这些规定有利于(       
A.八削弱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B.推动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促进自耕农经济的迅速发展D.加速社会各阶层间的相互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朝百姓热衷于采取“契约”这一形式来完成交易,而契约本身也形成了相对严密的系统整体,包含契首、正文和尾部三个部分。契首确定了契约的性质和种类,正文是契约的核心,对标的物、对价、权利义务和效力担保都要明确规定,尾部标明了立契时间。这说明,唐朝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深远B.政府严厉打击借贷行为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活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制定并实行了许多切合实际、收效较好的民族治理政策。成帝时“置尚书四人”,其中有“客曹尚书”,专主夷秋之事。在地方上设置的民族治理机构主要有“道”“属国”和“初称”,还结合具体形势和民族地区的特点设置了专门的职官,如在《后汉书》之《西芜传》、《乌柜鲜卑传》、《西域传》、《南匈奴传》中多有关于护芜校尉、护乌柜校尉、西域都护、使匈奴中郎将的记载。汉文帝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成之事。”武帝元狞二年(前121年),“上称、溯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成田之”。元封二年(前109年),“漠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称,赐漠王王印,复长其民。”武帝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九真微外蛮夷张游率种人内属,封为归汉里君。”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唐蒙为郎中将,对夜郎侯多同“厚赐,喻以威德,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增串……乃且听蒙约。”“又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元光五年(前130年),遣司马相如“通灵关道,桥孙水,以通平都。”两汉时期,我国周边的民族地区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统一版图之内,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经历代之增益,遂成今日之中华。

——摘编自陈心林《汉代民族治理政策述论》

材料二   唐朝在总结了秦汉在少数民族地区设边称县,南北朝置左称右县的历史经验,首创了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方式—羁縻府州。唐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先后设立羁縻府、州、县共有八百多个。保留原有的统治机构和政治制度,从长官到僚佑均由本族人担任,并派遣汉官充当羁縻府州的部分官员,组成联合统治机构,共同治理。同时也由中央派遣代表进行“监视督导”。以西汉与唐朝相比,西汉立国213年,与少数民族和亲16次;唐朝立国289年,与少数民族和亲29次;西汉时仅有匈奴和乌孙。唐朝则有吐蕃、突厥、契丹、回纥、宁远国和南沼等九个少数民族政权;西汉和亲只限于西北和西部;而唐朝和亲则视野开阔,东北、西北、西部、西南都渗透到。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改完成的《永徽律》,明确规定:“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反者,以法律论。”

——摘编自马敏钱晓芳《论唐朝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治理边疆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汉唐两朝边疆民族政策共同的历史意义。
6 . 凯撒(公元前100—44),古罗马共和国统帅,在与其他军事统帅争夺政权的斗争中取胜,建立独裁统治,集执政官、保民官、独裁官等大权于一身。这说明凯撒(    
A.正式建立了罗马帝国B.发展了罗马的民主政治
C.其统治政策不得民心D.加速了罗马向帝制的过渡
7 . 东汉虽置三公而事归台阁;至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隋唐时期,侍中、尚书多被赋予“参掌机密”参预朝政“委以机务”等头衔。这反映出古代君主(     
A.利用分化事权加强皇权B.借助内辅机构控制核心权力
C.意在转移最高决策权力D.加强官员监察提高行政效率
2023-11-08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研究,商代共有30个国君,把王位传给兄弟的国君有14个,而周代把王位传给兄弟的仅仅只有1个。这说明西周(     
A.政局短期动荡频繁B.王位继承渐趋规范
C.血缘纽带关系弱化D.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9 . 《尚书·尧典》记载了尧召集所属部族首领议事的情形,如选举舜为尧的继承人、选举鲧治理水患等事项,是在尧和“四岳”一致同意之后通过的。由此可知当时(     
A.部族首领们控制国家政权B.已存在完备的职官体系
C.集体议事有助于减少失误D.原始民主政治仍有影响
2023-11-08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工业革命不仅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而且还造就了依附于这一阶级的特殊集团,即包括律师、医生、公职官员、记者、作家、教授以及工程师等等。他们既不同于坐取地租的地主,也不同于攫取利润的工业家,他们不直接受市场影响,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和一定的独立性。这段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A.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B.推动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动
C.导致了传统贵族阶层的衰落D.引发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2023-11-04更新 | 285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