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朝天启年间,权宦魏忠贤把持朝政,私植党羽,尽诛异己,正直大臣“约六七十人”被杀,东林党人也惨遭浩劫。这反映出天启年间
A.专制皇权渐趋衰弱B.中枢运行机制的异化
C.官僚政治趋于瓦解D.宰相退出了权力中心
2 . 对于“地不过千里”的秦国来说,横扫六合之后秦朝面对的是一个地域广周、民风复杂的国家为此,秦朝
A.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B.沿袭了前代政治制度
C.强化了中枢管理体系D.推行郡县制监察地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直认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巨变,其实整个中国社会仍然是一潭死水。先知先觉的一些士大夫似乎模潮地感受到了中国的不足,如林则徐、魏源等。清政府也就认为大清帝国只是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而已,仍然可以如从前一般统治下去,继鉄锥系着祖宗基业。此时所有工业资本家都欣喜若狂,特别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帝国,因为一个人口大国的国门已经开,他们只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工业品,记可以坐等白银入袋。但是令所有英国人失望的是他们价廉物美的工业品在中国基本没有销路,中国农民依旧过着男耕女织的日子。

——摘编自管玉春、杨永泉主编《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震撼力远超过第一次片战争。在太平军的打击下,日渐衰落的清王朝,又遭到了英法联军的重击,北京城被英法联军轻易攻陷,惊惧中的咸丰帝病死承德。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整个东部沿海完全向列强开放,内河长江也出现了通商口岸,英国的工业品在中国逐渐打开一些市场。由此,在中国大地延续两千多年的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模式终于在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强力下开始松动,但这从中国沿海生成的冲击波辐射到中国内地已经微乎其微了,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根基已经动摇了。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经济变化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经济变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变化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战国时,任何思想家都不抱狭义的国家观念。诸子理论,虽各家各派立论不同,然其都以天下为对象。所以共同要求者,乃是天下之治平,非各自国家之富强。秦人能统一天下,实已是当时社会一共同要求。

——摘编自钱穆《中国学术忍想十八讲》

材料二   董仲舒主张“王”的地位因天命而被确立起来,“王”通过正己而正人,并借此实现王道大统;君权源于天命,君主之治就必须是天道在人间的再现;天道尚阴阳,阳为主、为德,阴为辅、为刑,因此“德主刑辅”就是君主应当坚持的政治格言;国家主导型统治思想必须向儒家理论倾斜,并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皇帝应改变官僚体制的结构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德礼之治,通过官吏之举动的“上行下效”来完成。董仲舒之学完全可以被视为汉代皇权理论与儒学相连的关键一环,也为“天人三策”之后汉代君臣有关皇权性质的言说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摘编自朱《略论汉代皇权观的儒学化以汉代德主刑辅思想演进的政治背景为切入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诸子理论的共同要求,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皇权理论提出的原因并评析其影响。
2021-06-1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依据秦制重建了三老体系,在“毋烦民,欲为省”的思想下,《汉书·高帝纪》二年令:“举 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汉书·百官志》载:“三老,掌教化。”除此之 外乡官之首的三老作为当地人管理地方治安、解讼埋怨、还可向朝廷反映地方官的政绩。《后汉 书·明帝纪》注云:三老“劝导乡里,助成风化。”汉初孝廉大多只闻于乡里,没有三老一级的推荐 无法闻于州郡。武帝至宣宗时期,拥有较少乡间势力背景的啬夫作为国家控制乡间的最根本官吏,逐渐成为联系朝廷和民间基层的中坚力量。东汉时期许多乡官凭借自身权势决定乡间 事务,三老无法再随意行使权力。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宣传礼仪道德为本职的三老原本的功能已基本丧失,自此渐渐湮没。

——摘编自张智慧《汉代乡官研究》

材料二   宋代乡、耆与都保等乡村组织成为整个国家行政组织的“神经末梢”,国家赋予这些组织在乡村社会中催征赋役、维护治安、处理公共事务等职责。熙宁六年(1073)规定的保甲法将十户 为一小保改为五户为一小保。因血缘关系形成的宗族组织,其构建依据“有补治道”的原则,注重封建伦理的教化与培育,使乡村子弟自觉遵行三纲五常,由“孝”“慈”向“忠”“敬”转化,将家 族伦理与国家、社会伦理相结合。除此之外,民间经济组织、民间宗教组织、民间武装等各种各样的非血缘组织也不断出现。这些乡村民间组织或有浓重的国家政治设计色彩,或受到国家严格控制,或是非常状态下产生,均非乡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组织起来的。

——摘编自谭景玉《宋代乡村社会“自治”论质疑》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初设置“三老制”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老”逐渐湮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6 . 电视剧《中国故事》以家庭这个社会的最基本单元为切入点,以普通百姓生活为视角,对20世纪做了一次全景式的回顾,以浪漫温馨、生动感人的笔触,讲述了整整一个世纪中发生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命运休戚相关的事情。据此可知电视
A.以普通百姓为主角B.以家庭生活为视角
C.具有历史再现作用D.比电影功能更全面
2021-05-2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德国史学家兰克主张“要抛弃政治偏见和宗教偏见,客观公正地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秉笔直书”;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则认为不存在客观史学,“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说明
A.只有秉笔直书才能认识历史真相B.历史研究中不存在客观的历史事实
C.史学家对历史学的认识存在差异D.史学传统差异影响史家的历史认识
2021-05-2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普罗塔戈拉从诉讼和辩论的一般行为出发,认为凡事都有一条定理,总可找出一条与之冲突而一样动人和实在的定理来反对它。这一观点
A.培养公民参政的积极性B.制约正常社会秩序的构建
C.蕴含理性思维的启示性D.强调人类观察视角的转变
9 . 1898 年,张之洞编写的《劝学篇》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赏识。张之洞将《劝学篇》分为内、外两篇,外篇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内篇概括为经、史、子、集,内篇为“明 纲”,三纲五常是本原。据此可推知,当时
A.汉族地主得到了重用B.慈禧太后默认了变法
C.洋务派支持君主立宪D.张之洞主张中体西用
10 . 有学者说:“中世纪以来,由于东西方贸易失衡造成的黄金短缺与资本主义无关。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种短缺变得更严重了,再加上对东方商品的强烈需求, 西方就在 15   世纪里进行了地理大发现。”该学者意在强调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是
A.东西方贸易的发展B.欧洲黄金的短缺
C.对东方商品的需求D.资本主义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