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5 道试题
1 . 1926年冬,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让国民党右派感到害怕,他们开始不断排挤中共在国民革命运动中的领导权,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部分中共领导人却不断妥协退让,针对此形势,周恩来主张共产党应独立领导工农群众斗争,实现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其意在
A.采取联合斗争策略,保证无产阶级领导
B.纠正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C.领导工农群众斗争,推进国民革命运动
D.回击国民党右派对国民革命的破坏
2022-07-1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60一1900年,美国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均增长2倍以上,牲畜头数增加了1倍,工业产值由世界第四跃居世界第一,有经济学家指出政治因素是其快速发展的主导原因。该政治因素是
A.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有先天的积极性
B.美联邦共和制的优越性
C.南北战争使美国完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美国西部大开发的促进
2022-07-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俄乌两国合计占世界小麦出口的25%。2022年2月,俄乌战事爆发,国际粮价在此后出现暴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玉米和小麦期货价两周内累计分别上涨5.99%、16.39%和29.02%。俄乌战事引起市场对世界小麦供应链的普遍担心。材料表明(     
A.全人类正在形成利益共同体B.国际冲突导致食品安全危机
C.全球化损害低收入国家利益D.国际社会的双向交流已式微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中,曾经出现过不少“盛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代的“康雍乾盛世”。历朝历代,统治者向往出现盛世,以求反映出自己的功绩;老百姓也期盼盛世,以求过上安定的生活。“宵衣旰食,励精图治”的成语,是帝王将相的铭戒;“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的民谣,是来自民间的呼声。二者在追求盛世这一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文景之时,正是汉初的制度调整之际,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文景二帝逐渐创设了一套新的制度,如影响重大的察举制,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唐代贞观年间,在各项制度上都有较大建树,开元时期的制度建设更是洋洋大观。清代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是在康雍年间完成的。然而,制度要靠官员来执行,官僚队伍的素质也至关重要。因此,盛世都强调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并重,用道德修养从积极意义上防止“法令滋章,巧饰弥多”之弊。相形之下,汉唐盛世期间,“法治”和“德治”的结合较好,使其相得益彰,而清代就略有逊色,康熙时注重德治却在制度规范上有所不足,雍正时注重制度规范却出现了道德滑坡,从而使盛世受到了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盛世”的基本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出现“盛世”局面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2022-07-1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针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带来的社会问题,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要体察民情,“为政以德”;针对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状况,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要求统治者恢复西周的等级秩序;在哲学思想方面,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

——摘编自刘孟骧《中园儒学史话》

材料二   对于智者学派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苏格拉底则大胆地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进行修正;对于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所造成的社会混乱,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已有的美德”等观,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日趋衰颓的城邦制度。

——整理自《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柏拉图对话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对后世东西方的主流思想分别产生的深远影响。
2022-07-1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他们相信理性是引导人们去发现和确立真理的独创性理智力量,它能使人穿透一切迷雾,认识一切未知领域,并使人类过去的一切秘密都将不再隐没于黑暗之中。”材料中的“他们”(     
A.把现世生活的享受作为主要诉求
B.使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勾画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蓝图
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2022-07-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从反对神学统治出发,主张运用自己的理智来反对教会提倡的蒙昧主义。这说明人文主义者(     
A.把建立民主政治作为目标B.具有一定理性精神
C.号召人们同教会彻底决裂D.都崇尚无神论思想
2022-07-1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指出:公元前5世纪中期左右人类出现了精神的第一次觉醒,这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为人类以后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这一历史事件(     
A.反映了奴隶与奴隶主斗争的激烈
B.得到了苏格拉底的大力支持
C.发端于古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D.强调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
2022-07-1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孙中山在评价五四运动时说:“北京青年学生们在抗议日本侵略和政府中的亲日派官僚的要求下展开了一场伟大的运动。”从这一评价可知五四运动(     
A.源于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B.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C.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022-07-1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明夷待访录》一书中提出了“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有治法而后治人”等思想,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称该书为“启蒙之书”。由此可见,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A.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
B.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反专制斗争
C.是中国依法治国思想的源头
D.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理论依据
2022-07-1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