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6 道试题
1 . 新加坡医疗保健机构大多设有完善的国际病人联系服务部,满足病人从最初的询问、机场接机,到完成治疗回国之后的复诊。其中大部分医疗机构还为国际病人提供购物指导、退税等额外服务。这表明新加坡(     
A.联合各国政府发展卫生事业B.全球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得到强化
C.与多数国家开展国际医疗合作D.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比较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古早期,土地耕种一年后休耕一年的二田制是西欧诸国最为典型的农业耕作制度。13世纪,重犁和马挽具的广泛应用使三田制得以在英国推广,大量村庄和庄园努力减少它们的休耕地。由此可知(     
A.庄园式劳作普遍存在于各文明区域B.农业技术创新引发土地所有制变革
C.劳动工具进步助推社会生产力提高D.中古欧洲形成了精耕细作技术体系
3 . 某作物在世界的传播路径: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国家(6世纪)—欧洲(15世纪后)—锡兰岛(1658年)—爪哇(1690—1696年)—拉美(18世纪初)。该作物的传播(     
A.对拉美和亚洲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B.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
C.催生了18世纪欧美社会生活的新习惯D.是借助新航路探险传入了西亚
4 . 《唐律·断狱》规定:审判官断狱审判“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宋朝实行磨勘制即由朝廷指定特别官员或官署定期考核包括司法官在内的百官的功过;《大明律》规定,“百司官吏,务要熟读,讲明律意,剖决事务”。上述规定的实行(     
A.强化了对司法官员的考核B.有利于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提高司法官员的法律素质D.表明古代法律具有严酷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先秦诸子在著述中多次提道:天道为圆,地道为方,法天象地。把这些思想应用于钱币制度,就是:外为圆肉(即钱体),所以像天;内为方孔(即钱的穿孔),所以像地。于一钱之中,法备天地,天覆地载,万宇一统。材料可用来说明(     
A.先秦冶炼技术日益成熟B.秦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C.传统文化影响货币形制D.货币形制走向规范化
6 . 明初对民居的建造有明确规定,《明史》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三十五年复申禁饬:不许造九五间数,房屋虽至一二十所,随其物力,但不许过三间。”明初的这一规定(     
A.说明传统宗法观念遭到挑战B.凸显了民居建设的礼法色彩
C.折射出建筑用地的严重不足D.消除了严重的社会奢靡现象
2024-01-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至今,著名农业科学家庄巧生(19162022)的团队育成的新品种累计推广约4亿亩。庄巧生以抗逆、丰产、抗条锈病为主要育种目标选育出多个良种,累计增产45亿公斤小麦;他在国内较早倡导和实践了三交和复合杂交育种方法;他最早研究中国小麦品种的面包烘烤品质,提出了一些对品质育种有指导价值的量化指标。他编著的《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为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小麦育种实践、技术成就和生产发展的进程留下了历史记载,并附录20世纪上半叶开创小麦改良工作时的简略情况;书中提出的一些概念为我国农业科学团队开展“973计划”相关研究项目提供了重要启发。庄巧生晚年十分关注国外引种工作,强调我国几乎每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都有国外品种血缘。他还表示,我们的科研与科普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需要追、赶、超、补(填空白)的工作还很多,要“只争朝夕”,所以要科学地、经济地、节约地分配使用人力、物力。

——摘编自李晨《“世纪麦翁”:耕耘华夏留麦香》


(1)根据材料,指出庄巧生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的主要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出贡献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庄巧生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学家的精神品质。
2024-01-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至少已有3500年以上的疫情历史。中国疫灾频度的朝代变化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第一高峰期是魏晋南北朝,第二高峰期是南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两朝,其疫灾频度高达33%—82%,平均59.6%,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魏晋南北朝高峰期的形成与天气寒冷、极端气候事件频繁有关。该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动乱时期,导致了大批难民的流动。难民的流动既为瘟疫的流行提供了便利的传播途径,也使瘟疫的流行具备了大量的易感人群。南宋以后高峰期的形成,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南宋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人口密度增加,人口流动性增强,致疫病种增多对疫灾频度的提高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王文远、杨进《古代中医防疫思想与方法概述》

材料二   中国古代统治者历来重视防疫。如明代皇帝继承历史上皇帝向人民颁布医方、恩赐医药的传统,不仅在流行病发生时采取一些颁方赐药的措施,而且在平时也注意医方的颁赐工作。元末频繁的战争使中华大地再次大量出现腐尸骸骨。当明初社会初步稳定后,政府便开始组织人力收埋暴露的腐尸骸骨。疫病流行时,明政府一般都会派遣医官巡视病情,并由惠民药局发给药物。嘉靖、万历时期这方面措施更为具体,政府一般还停止征粮征税,或采取别的变通措施,以减轻人民负担。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防疫资鉴—辽至明清防疫概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疫灾发生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其发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政府的主要防疫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
2024-01-2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公元前148年后,伴随着对马其顿的征服及当地行省的建立,罗马建立了第一条从都城通向意大利本土之外的大道,即号称“东方大道”的埃格纳提亚大道。这条道路的修建(     
A.加速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瓦解B.加强了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
C.推动罗马由共和国变为帝国D.体现了罗马交通的政治军事意义
2024-01-2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农业生产伊始,妇女们用手拉犁,但当耕地扩大时,她们就驯养了兽来拉犁。这就促进了男子从事的畜牧业的发展。后来男子照顾耕畜,转而从事犁地、播种。女子逐渐转向只管次要的经济事务,如制作食物、做衣服等。材料意在说明(     
A.食物生产改变了男女分工B.种植业和养殖业同时出现
C.生产力发展促使阶级分化D.农业先于畜牧业而产生
2024-01-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