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02年,黄兴赴日本留学,广泛传播西学,观察、分析时政,立志报效国家。1902年,与杨笃生共同创办了《游学译编》杂志,翻译西方革命历史。1903年,黄兴联合宋教仁、陈天华等,在长沙成立了华兴会。同盟会成立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人诋毁孙中山,黄兴则坚持维护孙中山的领袖地位。至1911年,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后,黄兴还参与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袁世凯称帝后,黄兴在痛苦中认识到“大盗窃国,吾辈之责”,坚决反袁。1916年,年仅42岁的他溘然离世,其报效国家的壮志未能完成。

——摘编自黄绍强《纪念黄兴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兴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兴报效国家的壮志未能完成的原因。
2022-07-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前,我国创办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机器厂共29家,资本总额为4024千元。1912年至1927年,新设企业达63家,资本总额为5679千元。1902年设立的大隆厂,创办资本为1万余元,1925年左右其资本额增加到28万元。一些原来只局限在修理业务的机器厂此时也能仿造一些机器,如大隆机器厂所制造的传动装置,被很多纱厂采用,并逐步过渡到生产成套纺织机器。这一阶段,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的发展也超过了前一时期,从1912年开始,出现了诸如酸碱、涂料、西药等一些新兴化学工业门类。1912年至1927年,全国新设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电厂有288家。然而,重工业落后、薄弱的局面未能根本改变。

——摘编自俞国等《如何看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材料二   “一五”计划的实施结果是,五年基本建设实际投资总额为550亿元,农林、水利等基本建设投资占8.2%,工业部门占56%(其中轻工业占15%,重工业占85%);农业年均增长速度为4.5%,工业年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轻工业年均增长12.9%,重工业年均增长25.4%。

——摘编自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前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时期工业建设的显著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帝王的奉老之举,是对鲜卑早期的“贵少贱老”习俗的变革。孝文帝即位后养老抚恤的对象,除了高龄老者还包括“鳏寡孤独”之人。479年,“诏宫人年老及疾病者,免也”。480年,诏会“京师耆老、赐锦彩、衣服、几杖、稻米、蜜、面,复家人不徭役”。487年,诏曰“孟冬十月,民闲岁隙……推贤而长者,教其里人,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失和、妻柔”。493年,孝文帝出巡车驾至肆州、并州,首次对庶民年长者赐爵。为此还逐渐明确了赐予爵号的等级与年龄。考虑到年老体弱需要家人的照顾,对应出现了减免或减轻本人及子女的力役、刑罚等诏令。先秦两汉均有赐“几杖”以示殊荣之礼。496年,孝文帝诏京畿内年高老者赐予鸠杖。与汉化革新措施伴随的“奉老恤贫”之举,客观上使华夏文化礼仪得以流传至北方。

——摘编自王洁《践行与传承:北魏孝文帝之“奉老恤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奉老恤贫”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奉老恤贫”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独立革命期间,许多州都建立了独立的司法组织,但立法机关可随意改变法官的任期和薪金,干预法院的司法审判工作,司法实际上从属于立法。直到1787年宪法实施后,美国才确立起司法独立制度。宪法规定:法官任职终身,除因违法失职经国会弹劾予以罢免之外,总统和其他机关不得任意将其免职;法官的薪金于在职期间不得减少;法院独立进行审判,不得受其他机关的干预。资产阶级法制在美国牢固地建立起来。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美国宪法有关司法独立的规定,深受孟德斯鸠分权制衡理论的影响。在汉密尔顿等人看来,司法部门只有不听命于立法和行政部门,才能主持正义,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与自由。美国的缔造者通过宪法使司法部门获得与行政和立法部门相当的权力和地位,并在行使其职权时不受行政和立法部门的干预。希望用司法对行政和立法部门加以约束,防止它们滥用权力。在世界法制史上,赋予司法独立原则以完整内涵并真正付诸实践的是美国。

——摘编自张璇孟《论美国司法独立的政党困境及其制衡之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司法独立制度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司法独立制度确立的意义。

5 .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2)依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3)依据材料,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1956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4)从材料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022-03-09更新 | 450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渭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期,英国传统的政治制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议会选举制度。英格兰49个大城镇中的21个不是选邑,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它们在1831年的居民人口分别是18.2万、14.4万、12.3万。1761年大选中,英格兰的40个郡中只有4个郡,202个选邑中只有42个选邑有竞选活动。没有竞选活动的主要原因是,贵族和地方地主具有完全操控这些选区的能力,其选举结果在选举之前就已经知道了,竞选活动显得多此一举。另外,选举采取的不是秘密投票方式,而是公开投票,选民投票意向的自主性必然大打折扣。因此,选举活动的机制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摘编自刘成《民主的悖论-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

材料二  1831年,英国公布改革方案,大体内容为:一是把原属107个镇的席位转让给大城市和各郡;二是除原有选民外,农村增加年收入10镑的公簿持有农和50镑的租约农,城镇选区则统一标准,使年值10镑的房产持有人都得到选举权。到18326月法案最终为上院所通过,并于三天后由国王批准,其间经历了三个回合的复杂争斗,改革法最终成立。有人认为“这次改革对于英国的历史进程具有难以估量的重要性,可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摘编自王可园、齐卫平《1832年英国选举权扩大的政治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初英国传统政治制度遇到的挑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832年英国议会的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的结束,消除了法西斯的威胁,但是对抗并没有因此终止。苏联尽管在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损失,但是也因战争而大大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时间成为欧洲无可匹敌的巨人,欧洲,尤其是一直持反共立场的丘吉尔领导的英国将苏联的强大视为头号威胁。与此同时,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试图主宰整个世界的野心极度膨胀。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进行遏制和苏联进行反遏制的进程由此开始,双方尽管没有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形成了长时间的冷战局面。

——摘编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二战后的欧洲,可谓千疮百孔,经济凋敝,城乡残破,百废待兴。美国人正是利用这一机会,不遗余力地实现对欧洲尤其是西欧的控制权。冷酷的现实使英国自身也面临危机的边缘。这样,美国借机开展了对西欧的再次“援助大行动”。正是这种“援助”,最终使西欧坐到了美国人的船上,西半球的美国人成了西欧人的盟主。

——摘编自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欧洲面临的紧迫任务,并列举美国为此采取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特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是西欧从传统迈向近代社会时期的思想巨人,他在近代科学方法和自然哲学的探索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了有别于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法,认为应该把尊重事实,搜集和确定事实作为“归纳法”的第一步。培根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思辨哲学,他指出“所谓知识在于实践中能够具有一定的效用,功用是实践的根本属性。”他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把实践作为人类征服和占有自然的重要手段。亨利.沃登爵士称他为现代“科学之光”。

——摘编自丁立群等《技术实践论:另一种实践哲学传统》

材料二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的代表。梁启超对顾炎武的治学方法推崇备致,认为“贵创”“博证”“致用”是顾炎武学术研究究方法的精华。顾炎武在治学过程中反对一味模仿古人,提倡独力创新,将“独创理论还原于人事的日常经验才可知其正误”。顾炎式做学问反对玄学、理学之清谈,主张探索“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的学间,引古著今,注重用学到的知识或自己形成的理论来解决一些社会实际问题,提出了“学以致用、“明道教世"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学者的“济世情怀”。

——摘编自威福康《论颐炎武治学方法的儒家精神与哲学意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培根与顾炎武学术思想的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学术思思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培根与顾炎武学术思想不同的历史价值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身处新旧交替时期的彼特拉克开创了全新的历史观。不同于中世纪基督教编年史家将神的时代视为历史的开端,他把“人的时代”或“文明的时代”看作历史的第一阶段。史学写作不再为神权服务,而是要为人民提供道德教化和培养批判精神,基督教人物也不再是写作的焦点,人文主义者开始把视线扩大到过去的世界和今天的世界,传记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书写历史的主要方式。

——摘编自周施廷《自我的觉醒:彼特拉克与现代性》

材料二  与传统史学相比,伏尔泰“智慧史”最显著的特点和优点,是它的广阔历史视野。他所创造的“智慧史”并不是思想史,也不是狭义的文化史,而实际上是人类文明史。如他所说,它是对社会进步所作的符合理性的报道。它包括人类智慧的一切成果,既包括文化艺术、民情风俗、科学、哲学和宗教等精神文化,也包括各种物质文化和政治法律制度。这样一来,伏尔泰第一次将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纳入历史研究的范围,造成西方历史观念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摘编自赖元晋《伏尔泰和他的人类智慧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彼特拉克全新历史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智慧史”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智慧史”产生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根据时代需求,以先秦孔、孟、荀儒家的思想为主导,吸纳了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墨家诸家的思想,以性善情恶的人性论为基础,大力推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价值观教化,形成了适应当时国情民性的新型价值系统。汉宣帝自称的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既是刘汉王朝的内心直白,也是对董仲舒构建礼法合用治国模式的肯定。

——摘编自李宗桂《董仲舒思想历史作用之我见》

材料二  佛道理论的精细化充分暴露了儒学的内在弱点。如何完善自身以及重回学术的至高地位,这成为儒学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使命。朱熹认为“释、老之书极有高妙者,句句与自家个同”,而现存的礼书对古礼删削颇为有限,难以通行至民间。有感于此,朱熹便以司马光的《书仪》为底本,复加删削,成《朱子家礼》一书。

——摘编自楼含松《中国历代家训集成》

材料三  顾炎武作为先锋性的代表人物反对“空谈之学”,力倡以“修已治人之实学”取代“明心见性之空言”,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顾炎武主张人的内在本质即为“人道”,“人各有私”,“有私常情”。在顾炎武看来,“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

——摘编自许苏明《顾炎武评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董仲舒儒学相比,朱熹理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