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下表可得出的结论是,元代(     
叙述出处
蒙古统治阶级入主中原,提倡宗教平等、信仰自由,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和多元的思想文化的交流郭英德《元杂剧与元代社会》
元代统治者既没有禁演、销毁哪一出戏剧,也不曾赐给任何人以“明教罪人”的恶谥任崇岳、薄音湖《关于元杂剧繁荣原因的几个
问题》
A.文学重视社会教化功能B.杂剧因雅俗共赏而受到推崇
C.戏曲创作环境较为宽松D.戏曲传播摆脱理学思想束缚
2 . 西方学者芬纳在研究近代西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称:它“把此前主要是教会特权的神圣光环转移到了世俗统治者的身上,把人们敬意的道德转移到公民的道德上,把他们的理性从修道院生活转移到世俗生活上”。材料中的“它”(     
A.否定了等级制度的不合理性B.树立了理性思维的权威地位
C.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古希腊的艺术家们在创作时更加关注如何提炼、概括具体的对象,并在其中注入“优秀”的品质,使之成为全民道德典范的象征。这一创作思想(   
A.促进了城邦繁荣B.脱离了社会现实
C.凸显了人文色彩D.呼应了智者运动
4 . 有学者评价王阳明的思想时说,王守仁“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的提出,都是他在遭到贬谪、讪谤之际,有感于社会政治风气败坏,对环境挑战的一种反应,他企图凭借此种学说,先完善个人道德,再完善社会道德。该学者认为王阳明创立心学的主要目的是(     
A.重建儒家信仰B.重塑政治风气
C.倡导个性解放D.镇压农民起义
2023-03-1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魏晋之际,以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的学风大盛,《老子》《庄子》成为名士推崇的经典著作。一些名士为儒家《易经》和道家经典作注,醉心于道家的“逍遥”思想,喊出了“名教本于自然”的口号。这说明当时(     
A.儒道思想融合发展B.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C.道家成为主流思想D.经世致用思潮进发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末,不管是富裕农民还是教士、贵族,都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他们主动要求进入大学、文法学校等机构接受教育。英国的教育在教会人员的保护和垄断下得到保存与延续,并且教会和修道院中收藏着大量完好无损的古典文献。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入英国,大量古典文献得以传播。乔叟游学过意大利,把意大利的十四行诗带到英国,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被认为是英国第一部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作品。

——摘编自杨东《浅析1417世纪英国文艺复兴》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完成了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转变,在于人促进了的觉醒,在于帮助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然而,文艺复兴也不免有一些缺陷。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把在古代受到维护的迷信落后的东西保留下来,如魔法、巫术和占星术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与发展的文化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和缺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驱,痛感于清政府的腐败和中华民族的危难,果断告别渐进改良的方式,通过艰辛曲折的努力,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在领导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孙中山先生进行了系统性的理论创造,推动了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金民卿《深刻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久,便废除以“跪拜礼”为标志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大人”“老爷”等清朝时官厅称呼,规定普通相见礼为一鞠躬,最高规格为三鞠躬,称呼则以官职或“先生”“君”代之。同时,南京临时政府还推行剪发放足,严禁鸦片,社会风气为之一变,为引进新思想提供了适宜的文化氛围。辛亥革命后,随着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无产阶级也空前壮大。

——摘编自宋学勤、卫玮岑《从民族复兴视角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023-02-1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英吉利之所以为“最强之邦”,在于其“法善也”;暹罗邦“与英邦通商”,“今亦变为富智之邦”;日本邦“与花旗邦(美利坚)通商...将来亦必出于巧焉”。由此可知,洪仁玕(     
A.极力推崇法治B.支持实业救国C.强调平等通商D.鼓励中西交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朝时,道路多为石板路或泥土路,在关隘之间运输货物的马车遵循同一个标准,来回都驶同一条道,经年累月,在路上压出了重重的痕迹。当痕迹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对行驶的车轮有-定的固定作用,也会形成一条条轨道(如下图所示)。这反映了秦朝(     

A.修筑驰道的必要性B.统一车轨的合理性
C.大兴土木的破坏性D.中央集权的艰巨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43年,《虎门条约》签订后,道光帝即指示耆英等人:“现在英夷已准通商,所有眯喇坚(美国)等国自应一体通商,以示扶绥之意。”据此可知,清政府(     
A.主动给予片面最惠国待遇B.初具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C.以传统思维处理对外关系D.利用通商分化瓦解列强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