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李义府等“奏请多畏人之知”,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唐玄宗时,根据宰相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提高决策效率B.实现政事公开C.抑制政治腐败D.避免决策失误
2023-09-28更新 | 275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4周对抗赛历史试题
2 . 钱乘旦说:“无论什么国家,制度都要越完善越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牢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

——[]欧阳修《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整滞,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后正式改名为“翰林学士”,并特置学士院以安置。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被称为“内相”。宪宗元和年间,中书小吏滑涣,勾结知枢密刘光琦(宦官),“宰相议事有与光琦异者,令涣达意,常得所欲。……郑余庆与诸相议事,涣从旁指陈是非,余庆怒叱之,未几,罢相”。……《唐阙史》卷下记云:“一日,枢密使(宦官)出至中书,奉宣与宰臣商量镇州事。”

——戴显群《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三省的职责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三省制实际运行中的调整及其对三省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省制演变与唐朝兴衰之间的关系,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023-06-1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4周对抗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通过科举者,要想步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的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有四条标准;“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这反映出唐朝选官(     
A.重视官员的综合素养B.以科举考试为主
C.确保了行政效率的提高D.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2-11-14更新 | 296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4周对抗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自大运河修通之后,扬州作为运河、长江码头,在军事地理与区位特征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隋代设置的以扬州为中心的江都郡辖境包括长江南北的两片土地,将长江天险包容在同一政区之内。江都郡的设置(     
A.受行省制度的影响B.意在防范分裂割据
C.遵循山川形便原则D.利于市镇经济兴起
2022-09-09更新 | 2533次组卷 | 36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4周对抗赛历史试题
5 . 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两晋南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入仕者的半数;由察举和学校开始入仕者的占四分之一;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掾属入仕的占1.2%。另一份资料也表明,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入仕的占50%。这说明两晋南北朝时期
A.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方式首选B.选官权力逐渐走向集权化
C.士族政治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D.科举制度的端倪开始出现
2022-05-13更新 | 1137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4周对抗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