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4 道试题
1 . “通用语”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通用语”的存在。周秦时期,列国间即通行一种“雅言”;此后,东汉的洛阳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明清时期的北京话等都曾成为“通用语”。古代中国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狭小的地域范围内,只有受过教育的精英阶层或远途商人等少数群体才有跨区域日常交际的需求,因而“通用语”推广仅针对特定人群,官方从未在全国范围内发起过统一“通用语”的运动。

——摘编自《普通话是如何产生的》等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通用语”被称为“官话”,常被视为现代曾通话的前身,但它并无统一的语音标堆。19世纪末,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许多人主张在全国推广“通用语”,即推行以“国语”取代“官话”的“国语运动”。“国语运动”提出了“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两大主张。“言文一致”指口头语和书写语的统一、主张书面语不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统一”指建立一种全体国民都会说的,语音唯一的,具有普遍性的“通用语”。这些主张与《新青年》将白话作为唯一的文学语言的提议互相呼应,打破了长期以来义言文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为白话文的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也为普通民众学习识字提供了便利条件。

1949年以后,为了体现各民族的平等与相互尊重,在1955年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对规范的汉民族“通用语”的名称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决定把清末至民国的“国语”改名为“普通话”,取“普遍通用”之意。随着各族人民交往交流日益深入广泛,普通话作为中华民族族际“通用语”的功能不断巩固,同时少数民族语言仍然可以自由的使用和发展,并受法律保护。

——摘编自《清末“国语”的概念转换与国家通用语的最初构建》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通用语”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解读中国近现代“通用语”的演变,
2024-05-1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南宋史书《通鉴纪事本末》的编写以历史事件为中心,若事件由中央政权发起,标题多用“平”,如《唐平山东》《唐平江淮》;若事件有碍于国家统一、-标题多用“乱”“祸”“篡”等,如《安史之乱》《党锢之祸》《王莽篡汉》。该史书的编写(     
①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   ②站在了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立场
③意在提供治乱兴衰经验   ④反映了作者希望国家统一的愿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4-05-14更新 | 205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图为晚清时期的时政没画《清朝问题》,该漫画中的美国(     

A.主导欧洲列强,成为了世界的霸主
B.意在通过“门户开放”原则,获取侵略权益
C.调停了各国矛盾,获得清政府信任
D.掀起瓜分狂潮,侵占了各国原有的势力范围
2024-05-14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4 . 中世纪,英格兰庄园法庭的职能大大超过了单纯的司法作用,它创设和执行村民章程选举地方官员,考察扰乱公共秩序的动乱,解决隶农之间的纠纷,履行了管辖固定区域及为领主服务的功能。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庄园法庭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B.国王通过庄园法庭主持地方官员选举
C.庄园推动市民阶层获得了城市自治权
D.庄园法庭践行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2024-05-14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863年,曾国藩派容闳赴美采购工作母机,而后用于生产枪炮、机车、农机等;1872年,侨商陈启沅携资归国,引进国外机器缫丝新理念,创办继昌隆缫丝厂;1879年,左宗棠从德国购买全套设备,兴建兰州机器织呢局;1897年,汉冶萍公司聘请德国技师担任总工程师,用西法采煤。上述做法(     
①对西方技术的引进方式多样                    ②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独立发展
③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④推动了中国近代机器制造业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4-05-13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以下是关于明代督抚制度的材料,据此可知,明代督抚(     
1421年,明成祖“遣尚书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巡抚之名由此而来。“均因事因时而设,旋设旋撤”
1430年,擢于谦等人为侍郎,巡抚山东、湖广等处,各省专设巡抚自此始
1436年初,靖远伯王骥以兵部尚书督师征麓川,始以总督军务入衔,带有都御史之职
1468年。两广盗贼多起,韩雍雨度被任命为总督,“开府梧州,遂为定制”,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①从监察官转变为地方行政官                    ②由临时任命改为常驻久任
③对地方的管理职权日益增大                    ④主要职责是镇压地方叛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4-05-13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天安门

材料一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建成于1420年,原名承天门,寓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清顺治年间重修,命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天安门是明清皇帝颁发诏令之地,凡遇国家庆典、新帝即位、皇帝结婚、册立皇后,都需在此举行“颁诏”仪式。

——郗志群、王新迎《天安门史话》

材料二

1919年

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1950年

毛泽东主席公布的国徽中包含天安门图案

1955年

第二套人民币1元正面主景是天安门城楼

1970年

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创作完成,此后广为传唱

1988年

天安门城楼正式对公众开放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天安门在明清两代的政治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说明天安门何以成为新中国的象征。
2024-05-1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约12世纪中叶,欧洲的学生和教师组织了学术行会,并说服政权当局颁发特许状,以保护学校的权利。这些行会促进了教会学校向大学的转变。到13世纪末,大学已经在罗马、牛津、剑桥以及欧洲的其他城市中纷纷出现了。这表明(     
①行会是维护庄园秩序的机构               ②欧洲城市发展推动了大学的兴办
③中古欧洲文化教育逐步发展               ④文艺复兴冲击了教会的权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1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读下表,这些运动(     

时间

收回利权运动

1903—1905年浙江地区反对意大利惠工公司,要求收回矿权
1904—1905年湖南、湖北、广东三省官绅力争收回美国合兴公司承筑粤汉铁路运动
1905—1908年山西各界人士反对英国福公司的争矿运动
1905—1910年安徽各界人士反对英国伦华公司的铜官山争矿运动
1907—1910年江浙两省争取商办苏杭甬铁路的斗争
①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②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③受到了四川保路运动影响          ④体现了对列强侵略的抗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马关条约》签字的消息传回国内,朝野舆论哗然,官民悲愤交集。半数以上的封疆大吏以及各级京官和部分宗室贵胄,反对批准条约。在京各省举人纷纷上书要求拒和。台湾民众迅速在全台湾范围内掀起一场反割台斗争。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     
A.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B.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C.对国际法的普遍认可D.变法呼声日益高涨
2024-05-12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