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9 道试题
1 .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绝大多数商品实现了从政府定价转变为市场定价的过渡,此外,过渡时期的通货膨胀很快得到了遏制,国民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稳健增长。这一现象的出现(     
A.彰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
B.得益于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奠定了基础
D.使中央做出了改革国有企业的决定
2022-07-12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证明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狭隘性日益明显。为克服这一“狭隘性”(     
A.清廷承认了义和团的合法性
B.洋务派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C.群众性反割台斗争此起彼伏
D.民族资产阶级掀起维新浪潮
3 .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雕像与西亚地区考古发现的雕像颇为相似,经研究发现,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环纹贝和象牙来自印度洋沿岸和东南亚地区。这些发现可以佐证先秦时期(     
A.经济重心位于四川B.造型艺术领先世界
C.对外贸易高度繁荣D.中外交流范围较广
4 . 1871年以后,虽然德国结束了政治上的分裂,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但德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是一个由各地区和各邦组成的拼接物,一个由不同历史和文化传统构成的组合体。这一状况(     
A.反映德国的联邦制度名不副实B.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C.表明统一国家的认同有待加强D.导致国内民族矛盾尖锐
5 . 1908年,美国企业家福特经过标准化及简化,把T型汽车的零部件,包括螺丝和螺帽在内,精简到5000个,形成了流水线式的标准化生产,他表示:“不用任何试装,可以把一辆汽车的一半零部件卸下来,装到另一辆汽车上去。”这种生产模式的出现(     
A.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B.推动工厂最终取代工场
C.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D.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6世纪起,葡萄牙、西班牙先后从东南亚低价买入胡椒、苏木等物品,到中国高价卖出后换取丝、茶再贩运到美洲大陆。这一做法(     
A.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
B.体现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C.直接导致美洲物种的扩散
D.制约了工业资本原始积累
7 . 下面是美国公使田贝在《论中日战争》中某次谈话的记录。这反映出中日甲午战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列强对国人采取挑拨分化B.美国对中日的战略态度
C.北洋军队的作战能力较弱D.清王朝腐朽的封建统治
2022-07-1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府谷中学和绥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英国内阁主要是一个行政机构,各种有关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日程、程序和制度很少给内阁优先权;1832年议会改革后,规定每周有3个工作日只讨论政府政策和内阁提出的“公议案”。1900年前后,内阁已合法地占用了下院4/5的议事时间。此外,1832年以后,首相权力迅速膨胀。突出事例是罗伯特·皮尔在缺少王室支持的情况.下,于1841年率领保守党竞选胜利并上台组阁。在内阁中,他不再充当国王的“总管”,而是全面控制政府所属各部。诸多事实说明,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英国内阁不仅是该国中央行政机构的中枢,实际上也是国家政权总系统的顶点和最高决策机关。

——摘编自阎照祥《论近代晚期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张》

材料二   立宪者们认为,由于政府的权力会很容易被滥用,所以必须靠某些对抗性的力量把政府的每一项权力都限制在安全的范围内。这部宪法处处布满巧妙的手段,用一种力量控制和限制另一种力量,但不使其失去作用。约翰·杰伊这样建议:“让国会立法,让其它机构执法,让其它机构裁决。”这个原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的分离。其它的例子还有总统的否决权、巧妙地分散在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国会弹劾权、参议院对总统缔结条约和任命的批准权、还有国会的宣战权和对总统的军队控制权的制衡等等。

——摘编自(美)马克·C.卡恩斯《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英国内阁权力扩张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部宪法”出台的直接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巧妙的手段”的角度阐述美国宪法实践的积极意义。
9 . 据考古发掘的战国简帛记载,“德”不为孔孟独享,“道”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A.政治观念基本一致B.思想主张相互融合
C.争鸣态势不可调和D.哲学体系范畴趋同
2022-07-1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公民与教徒》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福利国家”一词,到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向来以保守主义和经验主义为指导思想,尊重传统的英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引领社会保障制度变革,与英国当时内忧外患的国情有着必然联系。经过183218671884年三次议会改革,包括工人在内的无产阶级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诉求,此外工党在选举中获胜并担当起将福利国家价值观付诸实践的职责。英国“高税收、高支出、高福利”的福利国家体系的弊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益显露。20世纪70年代,社会福利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29.4%,直接导致了国债总额滚雪球似地迅速增大。此外,一旦最低收入有了保障,最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供给,对福利的依赖性使得吃大锅饭的想滋长起来,从而引起经济效率的损失。

——摘编自过慈明《论英国的“福利国家”陷阱》

材料二   在撒切尔政府改革前,英国社会保障津贴标准一般将家庭收入和物价水平作为参照,为了抑制津贴上升,政府在1982年颁布社会保障法,规定津贴标准仅由物价水平决定。1980~1981年,撒切尔政府将病人、失业者以及失去工作能力者的短期津贴减少了5%,并规定养老金的补助标准应不超过平均收入的20%。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撒切尔政府打破福利政策惠及所有居民的惯例,规定只有由子女及丧失工作能力的家庭才能享受收入补贴,并在1989年发布国民健康服务市场化政策,寻求解决福利问题的另一条更好的出路。

——摘编自豆丁网《撒切尔政府福利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英国福利国家构建的原因和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二,归纳撒切尔政府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内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