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谈到:独揽一切权力的个人或机关,既可以用其“一般的意志”去蹂躏全国,又可以用其“个别的意志”去毁灭每一个公民。在这样的国家里,即使“没有专制君主的外观,但人民却时时感到君主制的存在”。这说明孟德斯鸠主张(       
A.分权制衡B.开明专制C.人民主权D.社会契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初,内阁仅是皇帝的顾问助手而已。明中期后,内渐尊,但始终“不得专制诺司”、即使是明后期,内阁权力与室相几乎完全相同、但也要受到宦官的牵制。这说明明朝内阁( )
A.统治效能的不断提高B.始终是维护皇权专制的工具
C.使宦官权力逐渐扩大D.具有了制度化的参与决策权
2022-07-20更新 | 956次组卷 | 1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经过20世纪70年代加剧与西方国家的对抗及长期争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济不堪重负。为此,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外交政策的“新思维”,对外谋求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其也把着眼点放在了美国。里根政府上台时,美国国内财政经济困难,而“伊朗门”事件的发生更损坏了里根政府的信誉和里根作为一个“坚强领导者”的形象。为摆脱政治上的不利局面,里根政府需要从外交方面入手,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苏联改革和实行“新思维”之机,促使苏联做出更多让步。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提出政治上的“公开性”与“民主化”,这使得美国及西方盟国认识到它不仅为改变东西方关系提供了历史性的机会,而且为西方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对苏“和平演变”打开了大门。美苏双方进行了裁军,签订中导条约,基本达成和接受了军备控制、地区冲突、人权问题和双边关系的四项议程。自1985年到1991年,美苏双方举行5次最高级会晤,30轮会谈,关于人权问题的讨论就有6次。

——摘编自吕树峰《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的新缓和》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的影响。
2022-07-2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梭伦临危受命,担当雅典改革的重任,使评价人们社会地位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其改革确立的评价人们社会地位的依据主要是(     
A.血缘B.门第C.财富D.地域
2022-07-2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近代工厂制形成于18世纪70年代,它有以下特点:如机械动力替代了人工劳动,形成规模化生产和较为完整的管理系统,按产品或工艺分成了生产车间、工段和班组,出现了职能化组织结构。这说明工厂制使(     
A.垄断组织得以确立B.企业生产制度形成
C.手工工场得到扩张D.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02年,黄兴赴日本留学,广泛传播西学,观察、分析时政,立志报效国家。1902年,与杨笃生共同创办了《游学译编》杂志,翻译西方革命历史。1903年,黄兴联合宋教仁、陈天华等,在长沙成立了华兴会。同盟会成立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人诋毁孙中山,黄兴则坚持维护孙中山的领袖地位。至1911年,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后,黄兴还参与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袁世凯称帝后,黄兴在痛苦中认识到“大盗窃国,吾辈之责”,坚决反袁。1916年,年仅42岁的他溘然离世,其报效国家的壮志未能完成。

——摘编自黄绍强《纪念黄兴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兴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兴报效国家的壮志未能完成的原因。
2022-07-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英国革命呈现高涨之势,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思想和理论不断涌现。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以社会为中心的统治观念盛行。这种社会中心观念认为,社会政治权力的唯一来源一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社会的同意,并受到社会立法的制约:在英国,议会作为社会的代表无疑拥有至上的权力,是法律的真正制定者,因此,国王应演受到议会的限制。到18世纪,随着内阁制度的逐步确立,英国的代议制度建立起来,进一步完善了君主立宪制。

——摘编自胡宁《试析英国宪政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材料二   在英国,议会至上,议会对内阁、法院有较强的监督权:美国实行典型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模式。英国的大选是指议会下议院议员的选举:在大选中,美国绝大多数州和首都实行胜者全得制度,即在一州或首都获得选民票最多者获得该州或首都所有选举人票。赢得270张或以上选举人票的总统候选人即获得选举胜利,而当选的总统所在的政党就是国家的执政党;英国的两个党都具有不同的选民基础,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领袖成为行政首脑,组织内阁,既掌握行政权,又掌握立法权。由此可知,英、美两国主要都采用两院制,即立法机关由上议院和下议院两个团体组成,共同行使议会职权。

——摘编自韩玮《英美的政治制度比较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该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美政治体制的异同。
2022-07-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府谷中学和绥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实行“厚往薄来”的对外交往政策,积极发展对外交往,较少考虑经济利益得失,明初的朝贡贸易本身也不是市场主导下的正常经贸往来。明中期以后不再无条件地满足外国贡使的全部请求,同时重申“四夷”朝贡制度,以杜朝贡“频数”。从正统(明英宗年号)之后明廷给予各国朝贡使臣的赏赐来看,虽然明朝统治者表面上不断强调,对待外国贡使要加以抚恤、厚加款待,“以示柔远之意”,但对“四夷”朝贡的赏赐总体上呈变“薄”之势。明廷对周边诸国朝贡态度的变化,表明其以“厚往薄来”为基调的对外交往面临变局,“四夷来朝”盛况不再,官方性质的朝贡贸易日趋衰落,逐渐取而代之的是“四夷来商”,即民间性质的海上贸易。

民间海上贸易的出现是明廷实行的海禁政策的产物。明廷实行海禁本为垄断朝贡贸易,但这一行为在阻碍中外经贸交流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沿海居民利益,遭到沿海居民的反抗,一些沿海居民甚至潜逃国外。

——摘编自刘祥学《“四夷来朝”与明初百年对外关系的变局》

材料二   1858年,中国清政府在与法国签订的《天津条约》中接受了外国使馆常驻北京的要求。在处理对外关系上,中国放弃了旧有的朝贡体制,开始按照西方的制度处理外交事务,并终于认识到中国已经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不再自成体系了。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脱胎换骨的角色转变,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巨大,在一定意义上缩小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鸿沟。在与西方打交道的过程中,清政府已经逐渐认识到外交的重要性,故开始培养通晓外语的专业人才,也逐步建立、建设相应的外交机构,向外派遣常驻外交人员。进入近代以后,中国到金灿灿


的南洋去淘金、到白花花的北美去聚银的人增多,与外国往来产生的商务、劳务、财产问题日益复杂。按照当时的说法,凡是处理与外国业务关系的事务一概笼统地称为“洋务”,外交也只是洋务活动的一部分,甚至后来代表国家的驻外公馆也带有“洋务”机构的性质。

——摘编自陈奉林《西方的冲击与近代东方外交体制的自我调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对外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代相比,晚清中国外交的发展,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022-07-1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荀子认为后王定名虽“必将有循于旧名”,即“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但也要适应人们生活的需要,“有作于新名”。荀子的正名思想(       
A.强调礼法并用使人向善B.主张维护商周政治制度
C.契合了当时社会的发展D.忽视了客观事物的存在
2022-07-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五四运动前,各方势力都没有正式打出“文化运动”的旗号。此前,新派人物的惯用词是“革命“改良”,而不是“运动”:五四以后,“运动”才成为舆论界的流行语,连“文学革命”的倡导者胡适也将“文学革命”称为“新文学运动”。这一变化反映出五四运动后(       
A.新思想成为社会主流B.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增强
C.白话文运动异军突起D.群众性力量日益受到重视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