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统和十五年(997年),辽圣宗下诏:“募民耕滦州荒地,免其租赋十年。”太平六年(1026年),下诏:“大小职官有贪暴残民者,立罢之,终身不录……能清勤自持者,在卑位亦当荐拔。”这些改革措施(     
A.维护了“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B.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趋势
C.体现出因俗而治的国家统治智慧D.加速了契丹族的封建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南宋学者叶适认为:“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这表明叶适主张(     
A.扩大地方权力B.注重民生问题C.崇尚重文轻武D.加强边疆治理
3 . 北宋时期,国家号令一般总是以皇帝的诏敕文书方式传递,但是“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朝廷有大政事,台谏可以否决;君主有过失,台谏可加制止。此外,士大夫一再告诫君主,要依”道”而行。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A.宰相权力集中威胁皇权B.文官和士大夫地位提升
C.有效避免了决策的失误D.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扩大
4 . 云冈昙曜五窟开凿于460—465年,其中露天大佛将拓跋鲜卑的勇敢与睿智、剽悍与豪放表现得淋漓尽致;从466年献文帝即位到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云冈石窟建设进入鼎盛阶段,有些佛龛出现了清秀端正、褒衣博带的法相。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华文化领先世界B.佛教文化占据主导
C.传统文化日渐式微D.民族文化交流交融
2023-11-17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隋炀帝在位14年,自恃强盛,过度役使民力,导致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起义,隋朝最终二世而亡。但也有一件事被誉为“造福中华、利在千秋”,这是指(     
A.平定陈朝,实现统一B.开通运河,沟通南北
C.三征高丽,穷兵黩武D.大兴土木,营建洛阳
6 . 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为“亚”形布局。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北魏统治者重视修建明堂,主要目的是(     
A.重视国家礼仪B.喜爱明堂建筑C.彰显政权的合法性D.学习汉族文化
2023-11-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成语“乐不思蜀”讲述了后主刘禅在一次观看有蜀地歌舞表演的宴会上喜笑自若,其随从人员却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这一成语故事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局势变化(     
A.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势B.形成曹魏和东吴政权对峙的局面
C.形成西晋和东吴政权对峙的局面D.标志着西晋完成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汉时期,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年幼的汉质帝因不满其专权跋扈,称其为“跋扈将军”,梁冀居然命人在食物中下毒,毒死了年仅9岁的汉质帝。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专制皇权强化B.外戚实力雄厚C.儒学成为主流D.经济恢复发展
9 .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迁地方豪强及富资三百万以上者至京师附近的茂陵;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作左官之律”,规定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上述做法的共同之处是(     
A.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B.致力于打击地方豪强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导致了“七国之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韩非子也提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他们的共同追求是(     
A.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重视先王的治理经验D.厉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