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江苏省供销社统计,1956年1至9月全省收购草席127.5万张,与1955年同期相比下降28.85%。芦席、蒲包、褶子1956年1月至8月的收购量,与1955年同期相比亦分别下降26.35%、3.58%、28.38%。雨伞、竹筷、常州篦子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       
A.为党对国家建设的理性思考提供依据B.反映了生产关系调整制约经济发展
C.直接导致国家经济建设出现冒进主义D.体现出农业为工业化发展做出牺牲
2024-02-03更新 | 188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一)历史试题
2 . 下图所示为铸于唐朝时期高昌王朝钱币。钱币正面钱文为“高昌”“吉利”四字,字体为隶书,背面无文。“高昌”为国名,“吉利”为吉祥语。该货币(     
A.见证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融合B.印证了唐朝文化强大的辐射力
C.体现了唐朝多元开放的特征D.反映了唐朝货币体系的多元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梁启超在《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中反思戊戌变法运动时说:“为了防止别人争权而把他应有的权力收掉,必然导致大家讳忌争权而遇事推诿,其恶果是‘因噎而废食者必死,防弊而废事者必亡’。”材料旨在说明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C.维新派改革措施的失当D.改革缺乏必要社会基础
2024-02-0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马克思·韦伯认为,在马丁·路德生活的时代,传教士仍是新闻、教育乃至娱乐的主要来源,教堂仍是乡村生活的中心。而新教徒的生活方式则是把世俗的经济活动置于宗教控制之下,为新型的资本主义精神加上了宗教动力。马克思·韦伯意在强调(     
A.发挥教会在道德教化的中心作用B.发展新型大众舆论媒体的重要性
C.宗教改革适应了资本主义新发展D.宗教活动束缚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5 . 下图为南宋都城临安城的平面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南宋时期(     

A.南方经济地位日益凸显B.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C.都城设计注重礼制要求D.“市”突破了时空限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64年,粮荒席卷印度大部分地区。1965年,美国和印度签署《罗马协定》,决定有条件地对印度进行援助。1966年,约翰逊政府以印度政府农业改革不力和争取对外援助不够为由,决定缩减对印度的援助规模,并表示对未来援助也会进行更严格限制。美国调处对印援助政策源于(     
A.霸权主义传统B.意识形态冲突
C.经济地位下降D.冷战均势形成
7 . 19世纪后半叶,流行的疫病对阿根廷民众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阿根廷卫生学家将肺结核与工人、女性、儿童和移民等群体联系起来,将其定义为导致“阿根廷种族”衰败的“社会疾病”。为了根除这些“社会疾病”,卫生学家推动国家建立起公共卫生制度。阿根廷对“社会疾病”的认识和对策(     
A.表明殖民观念影响公共卫生B.成为加强民族国家建设的新路径
C.促进政府强化民众道德训导D.推动民众普遍达成健康管理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是古埃及国王纳尔迈(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祭祀化妆时使用的调色板。正面纳尔迈头戴象征下埃及的红冠,与高级祭司和军队一起巡视战场;反面纳尔迈头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右手紧握权标击打敌人,一只隼鹰将三角洲地方的俘虏带来交给国王。据此可知(     

A.浮雕展现文明融合进程B.古埃及王权已达到顶峰
C.战争推动埃及统一过程D.宗教祭祀反映经济形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唐宋时期岭南民间崇祀的对象不少是开发和治理岭南的武将和功臣,如唐高祖时期南下招抚群豪的名将李靖,唐玄宗时期拓宽大庾岭道的张九龄,促进柳州文化发展的柳宗元和隋唐高凉大氏族高氏的宗族领袖冼夫人等。据此可知,唐宋时期岭南人物崇拜(     
A.反映地域文化的融合B.显现出浓厚的地方色彩
C.基于传统的正统观念D.体现出儒学影响的扩大
10 .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隋唐制度】

材料一   北朝隋唐授田数量(单位:亩)

朝代一夫一妻授田园宅备注
露田桑田露田
北魏40亩率倍之为802020亩率倍之为40140三口给1亩,奴婢
五口1亩。
老弱病残减半分配
北周丁男百亩,有室者140亩。-140口十以上给5亩,
口九以上4亩,五
口以下2亩。

802040140三口给1亩,奴婢
五口1亩。

8020寡妻妾各
30
100三口以下给1亩;
每三口加1亩;贱
口五口给1亩;每
五口加1亩。
工商业者,永业。口分各减半给予,狭乡者不给。

北魏前期征收租调,首先由当地官员召集乡三老,把本地各个家庭按照贫富划分为九等(上中下三等,每一等又分上中下三等,共九等户),然后把根据平均定额所规定的租调总额按品级分摊。太和八年(484年)北魏对租调进行了改革。这种赋税制度的改革是与均田制相适应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念瑜《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二   两税法推动了赋税对象从丁身向财产转变,即从“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唐宋是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的重要阶段,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大土地所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国家难以遏制土地兼并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丁身作为税收主要标准的方式无法继续有效运行。以土地为主要标志的财产,成为唐宋以后国家赋税征收的主要衡量标准。

——摘编自许超雄《唐代两税法确立两大税收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北魏至隋唐授田概况及北魏推行均田制后租调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实行两税法的主要原因,并说明两税法实行的历史作用。
2024-02-0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