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2023·辽宁·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     
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
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
2023-09-15更新 | 3765次组卷 | 33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湖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二战后,许多西方人将苏联的政策理解为一个世界性的共产主义阴谋的一部分;从苏联的角度看,美国的政策则是一种全球性的资本主义扩张,用列宁的话表述就是“经济帝国主义”。二者之间的相互认识对历史研究的启示是(     
A.史学研究时应尽量剔除材料的价值倾向
B.学者需结合不同的言论来描绘过往史实
C.自上而下的审视是解释历史的最佳角度
D.历史研究应以当事人的认知为主要依据
2023-08-29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代表国家垄断了铜币的制造权,发行的铜币上都刻印了“SC”(元老院批准)的币文标识。元老院使用越来越少的铜材,制造出越来越多的铜币。尽管铜币重量越来越小,百姓仍可以按照其名义价值向国家缴纳税赋。这说明罗马(     
A.封建商品经济繁荣B.元老院是最高权力机关
C.币制逐步走向了统一D.货币信用功能逐渐增强
4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核心理念的“全球发展倡议”,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据此可知,习近平的外交思想(       
A.彰显了世界大同的崇高追求B.开始重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根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D.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史记•周本纪》中记有“八百诸侯”之说,下表是出土的周代部分青铜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酒器“幻伯隹壶”弦国器物,弦国为周朝淮水流域的小诸侯国
君鲜鼎祢国国君作的鼎,供子孙享用
曾亘嫚鼎为嫁到曾国的邓国女子所作
曾孟嬴剈簠为嫁到曾国的黄国嬴姓长女所作之器
卫伯须鼎出现在曾国墓地
A.考古体现周代诸侯纷争的历史真相B.文献资料比实物资料的历史价值大
C.考古与文献资料互证探究历史事实D.出土文物证实分封制促进民族融合
2023-02-17更新 | 5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论述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17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772-1823)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

他在亚当.斯密区分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商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直接施于商品上的劳动,那些为了协助这种劳动而施于器具、工具和建筑物上的劳动也影响着商品的价值。关于对外贸易,他通过比较英、葡两国各具成本优势的产品,指出每个国家都集中力量生产对本国来说成本比较低的产品,那么这两个国家的财富都会得到增长。因此,国际之间的商品交换不应受到限制。至于价值分配,地主阶级因占有土地而得到“地租”,资本家阶级占有资本而获得“利润”,工人阶级则拥有自己劳动得到的“工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必然是对立、此消彼长的。马克思在李嘉图经济理论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称其学说“严峻地总括了作为现代资产阶级典型的整个英国资产阶级的观点”。

——摘编自王一帆《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卫.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主要主张,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首先是以孔子、孟子及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哲学,贬"神"重"人",以"神"代"人",在思考对象和思考重点上由天地鬼神开始转向人事。孔子提出∶"仁者,人也。"孟子对"民贵君轻"的议论,对"士"群体客观价值和主体人格的强调,较之孔子道德人学的"中庸"特色,显露了更多的平民性和进步性。荀子则认为人具有高于自然的特质,即"人最为天下贵"的关键在于"人能群",即人懂得合群之道,而"合群"是人类"胜天"的前提。

——摘编自梁艳《中国古代社会的个性解放之路》

材料二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追求人的解放,目的是要为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和国家奠定基础。他们倡导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动机在于振兴中华,使之自立、自强于世界,其"个人的觉醒"只是"民族的觉醒"的曲折表现。知识分子们通过"新国家""新社会""新民族"的实践理论,将个性解放与民,族复兴,社会解放联成一体。在启蒙学者看来,建立在家族伦理基础上的儒家伦理的要害就在于无视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尊严,使个人沦为族权、夫权、皇权的附属物。因此要实现文化的重建;就必须彻底批判家族主义。五四时期启蒙学者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的人生理想,带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色彩,它是儒、佛、道生命体验和超越意识在五四时代的交汇回响。

——摘编自李桂梅《试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想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先秦时期儒家关于个性解放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个性解放思想的特征。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而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服从教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关注世俗王权的权威性和国家权威的重要性,17世纪,经历了文艺复兴的“解放”与“混乱”之后,国家权威、国王的权力在欧洲人看来格外重要,人们普遍接受了君主专制制度,并产生了“王权崇拜”观念。

——摘编自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约号题研究)

材料二

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和内在精神是以人生和人心为写照的,强调关注人的生命,重视人的价值。当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中国传统文化不关注个性的培养,而强调人是家族的一员,且有浓重的“成员”意识。因此,中国传统人学具有浓重的伦理色彩,这也强化了内圣之学、道德修养和伦常思想。而西方人本主义的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更强调人与环境中的人的作用,以求在竞争中实现自我,所以,西方人本主义更重视平等、自由和个性解放。

——摘编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前后西欧世俗王权地位的变化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异同。
2022-05-09更新 | 52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