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719 道试题

1 . 中国的红色革命始于嘉兴的一条船,这条船到过井冈山,到过遵义,到过泸定桥,从辽沈划到了平津,从西柏坡划到了天安门,最终染红了整个中国。

1.将下列历史事件与其意义相匹配。(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新中国成立
事件意义
(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3)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双选)
A.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D.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是在(     )(单选)
A.中共三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古田会议
4.从中心城市暴动到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变化。这个变化始于(     )(单选)
A.中共二大上海召开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D.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
5.抗日战争时期,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一篇演讲,论证了上述认识的错误,这篇演讲是(     )(单选)
A.《论联合政府》B.《论持久战》
C.《论十大关系》D.《论人民民主专政》
6.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八路军取得的军事胜利有(     )(双选)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
7.解放战争中基本上摧毁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的是(     )(单选)
A.孟良崮战役胜利B.千里跃进大别山
C.战略决战的胜利D.百万雄师过大江
8.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的临时宪法”。“它”是指(     )(单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1923—1932年间,日本作家村松梢风(以下简称“村松”)曾多次到访中国。1924年他发表的小说《魔都》,不经意间发明了“魔都”这一上海的代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3年村松首次抵沪后的撰文中,上海洋人遍地,有着“斑斓多彩的颜色,喧嚣鼎沸的人声”,繁华超过东京;但“踏进它的内部”便能发现此地“猖獗着所有的犯罪行为”。

1.材料一描述的上海都市景象,其出现时间当不早于(     )(单选)
A.清军入关B.康乾盛世C.上海开埠D.抗战爆发

材料二   日本人在沪所办报纸《大陆新报》从1943年7月起举办以“归还租界与今后的上海”为题的系列研讨。其中讨论的题目有“再建上海的觉悟——一扫‘魔都’的恶名”等。20世纪中叶以后,上海“魔都”一称逐渐销声匿迹。

材料三   “魔都”一词至20世纪80年代又逐渐重新回归公众舆论视野,如1986年日本方面出版《上海魔都文学》,90年代推出相关动画剧集中亦称上海为“魔都”等,都表现出了对“魔都”一词的“再用”。21世纪初,“魔都”一词开始在中文互联网上流行。

材料四   学者熊月之在《魔都上海的魔力与魔性》一书中认为:“魔都”的魔力,即上海行为文化,包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魔性,即观念文化或曰精神文化。同时,“魔都”上海这一国际都市的形成,也不是人为事先设计、规划的结果,而是在社会演进中逐渐形成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材料四关于“魔都”内涵及其变迁的论述?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说:“科学研究的进步,是国家安全与福利必不可少的条件”。

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同年,美国国防部将电子计算机转为民用后,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二战后,美国的科学与技术已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致使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应用的周期不断缩短。美国政府于1953年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直接向高技术小企业提供贷款。按美国1954年税法规定,工业企业的科研开支可作为当年的生产开支,从企业的应税收入中扣除,企业为建立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而提供的资金免缴所得税。美国每年支付的技术引进费用高达几百亿美元,欧洲、亚洲、美洲每年有大量的人才流向美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推进产学研的合作。二战后,日本技术研发的大部队在企业,日本还建立了地方性开发机构“工业试验场”以及研究实验中心网,为没有建立技术开放机构的企业和小企业服务。多年来,日本国家研究开发总经费的67%优先用于企业的技术开发。1950~1979年的近30年中,日本引进技术31729项,其中在工业现代化期间共引进技术专利14497项,支付外汇25.8亿美元。1978年后,技术引进范围也从欧美扩展到东欧、亚、非等地区。

——摘编自舒辉《美、日实施技术进步的措施与借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国家建设以恢复战争创伤、奠定发展基础为主要目标。为此,新中国外交战略选择了“一边倒”,在国家间关系平等友好的基础上,获得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与援助。科技战略则选择模仿苏联,发展基础科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胁,科技战略以研制军事“杀手锏”为主要任务,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侵犯我国国家安全利益的行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转变为不结盟政策,韬光养晦:科技战略则提倡科教兴国,推动科技与各相关领域的密切结合,谋求国家的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战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科技战略则选择搭建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国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摘编自崔佳瑛《新中国科技发展与对外关系互动演进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日实施技术进步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科技战略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二战后中、美、日科技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马克思曾在自己的某一著作中指出: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工业生产产生的利润中占比很小,工人只要在每个工作日劳动很少一部分时间,就足以抵偿这点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人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他们创造的价值也全部为资本家所得。这一思想(       
A.推动了工人阶级的觉醒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解释了唯物史观的内涵D.借鉴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今日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都是由小国而走向统一的大国,最后成为广土众民的帝国。而希腊城邦因为地理条件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各城邦公民关心自己国家的独立,在城邦制度巩固之后,各城邦相互独立,相互牵制,每一个城邦国家都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主权体。这样的城邦有利于发挥小地区的积极性和适应性,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尽管城邦具有主权上的独立和政制上的差别,但是,古希腊人也自认为同属一个民族,都称自己是“希腊人”。在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局面下,奴隶制经济一般也是小规模的,不存在东方那种宫廷的大奴隶主,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与环地中海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徐爱国《西方法律思想史》

材料二   11世纪开始兴起的欧洲中世纪城市,有着与古典城市极其不同的特质。古典城市大多只是人文地理意义上的人口聚居地,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则不一样,它同时又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城市市民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城市共同体是典型的公社制度。它是地缘共同体,成员多系移民,血缘关系退而为次。把他们结合起来的纽带是一纸契约:封建主赐予的特许状,亦即市民共同遵守的城市章程。市民们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并得到城市的保护。中世纪城市作为一种共同体,构成欧洲政治结构中的一种主体单位,代表本城及市民利益,并非上级政治权力的代表,对下(市民)负责而不对上(领主)负责。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1世纪以后兴起的欧洲中世纪城市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今日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以下为英国作家E. R. Pike的《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人文实录》一书的第二至五章节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第一章节目录最有可能为(       
二、工厂生活与工人
三、童工劳动
四、妇女的地位
五、两性关系
A.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B.工厂制度的兴起
C.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D.工人运动的开展
今日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1870年和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关数据。据此可推知,该表内容应为(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1913年

15%

11%

13%

8%

4%

注:①为1872年数据。

A.所拥有殖民地的比重B.各自的工业产能占比
C.军事力量的对比情况D.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今日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埃及,考古学家发现了4000年前盛有棉籽的器皿。这表明(       
A.物种出现全球交流B.地理环境影响棉花种植
C.古代文明多源发展D.考古发现决定历史认知
9 . 清代政务的处理有一明一暗两条渠道,明的是指官员将题本、奏本递送至通政司,由其转交内阁,内阁票拟后呈送皇帝裁决;暗的是指臣僚将奏折直接递呈皇帝,皇帝御览亲批后发回奏折人。这意味着清代(       
A.中枢机构运作更趋合理B.权力分配体制发生新变化
C.中央机构职权划分细密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
今日更新 | 28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10 . 汉武帝时期发行白鹿皮币和白金币。白鹿皮币专门针对王侯宗室,每张皮币售价40万钱;白金币由银、锡合铸而成,作价奇高,面向富商豪民发行。这一改革旨在(     
A.垄断货币发行B.削弱地方势力C.增加政府收入D.维护政治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