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帝国后期用以调整市民与非市民之间,以及不同国籍和无国籍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被称为万民法。在有的法学著作中,万民法兼具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的性质。公元3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的民事流转关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奴隶主统治集团对商品货币有着贪婪的欲望,这都是市民法所不能适应的。根据统治集团的意志,结合罗马人与异邦人、外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法律实践,由罗马外事裁判官在司法活动中逐步制定和发展出名为“万民法”的私法体系。它的发展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吸收了同罗马国家有贸易关系的其他民族的法律规范。万民法因而被罗马法学家称为“各民族共有”的法律。

——摘编自雷昕《浅析国际私法与古罗马万民法的学理关系》

材料二   雍正时期的《恰克图条约》是清朝在《布连斯奇条约》的基础上与俄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的汇总。其子约较多,对于处理贸易、边界交往、实施边境管理等具体事务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以下为其中部分条文:

“送文之人俱令由恰克图一路行走。如果实有紧要事件,准其酌量抄道行走。”

“凡边界附近打猎,因图便宜,在他人之处偷打,除将其物入官外,亦治其罪……”

“设立边界头目,几事务须秉公办理,速行完结;如怀私推诿贪渎等情,各按本国刑律治罪。”

“两地奉差大小使臣,因公事到边时,说明因何事前来,系何等人在边候信,听候迎接。”

“俄使请造庙宇(东正教教堂),中国办理俄事大臣等帮助于俄馆盖庙。”

——据马长泉《康熙、雍正两朝中俄划界原则探析——以(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为中心》整理

——摘编自程晓霞、余民才《国际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万民法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其与市民法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说明《恰克图条约》的特点。
2024-06-0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6年,从日本舶来的“东洋车”开始出现在北京街头,由于不需要什么技术,大量农民进城拉洋车。调查显示,到1924年时,北京有20%的人的生活离不开人力车。北京本有深厚的行会传统和基础,但人力车夫却长期没有行会。车夫与老板的矛盾都局限在个人层面,没有上升到阶层的层面。当有轨电车开进上海、天津,并开始向北京进发时,遭到“人力车”从业人员的激烈反对。1929年,以人力车夫为主的“旧行业”与电车工会甚至发生暴力冲突。此前人力车夫常被社会视为流痞一类,而这次公开的集体行动、集体反抗,使社会开始正视他们。中国共产党也重新重视起在北京人力车夫中的组织动员工作,不久就大见成效。

——摘编自雷颐《北京人力车夫与中国现代性转型》

阅读材料,围绕“交通工具与现代性转型”,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并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不仅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还成就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优良作风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胡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思想渊薮》

根据材料,从上述建党精神中提取任意三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以“伟大建党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以波斯人为核心组建军队,各级军官均由波斯贵族充任。他自任军队最高统帅,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军区,军区下辖若干行省,各行省驻军不受行省总督节制,由军区的军事长官统一指挥。大流士一世的这些举措旨在(     
A.完善行省制度B.强化专制统治C.维护贵族利益D.打击地方势力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先秦时期,随着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发展,中国古代先民在劳动生产实践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初步认识到人类农业经济生产方式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具有极强的“依赖”关系,由此也逐步形成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必须尊重、顺应自然规律等观念。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最先对“天人合一”的观念进行了阐释,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西汉时期,董仲舒在吸收春秋战国时期各派观点后,提出“天人相类”“天人感应”等观念,认为虽然自然万物规律有其“不可违性”,但人和自然具有同样的“形体结构”。宋代理学代表人物张载等在吸收唐代“众生平等”观念的基础上,主张“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时至明清,王阳明进一步明确了“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清代理学大家孙奇逢也有“天人一体”等见解。

——摘编自杨新新《“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渊源与现代传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3-22更新 | 283次组卷 | 75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7 . 如表为1990~2009年拉美地区部分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情况(美元)。这可用来说明(     
国家初次迈入中等收入行列经济徘徊,无法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人均12736美元)
人均国民收入
人均国民收入1990年2000年2009年
墨西哥1255
(1974年)
267051108920
巴西1144
(1975年)
254038708040
哥伦比亚1063
(1979年)
119022804930
阿根廷1145
(1962年)
302074607570
A.经济“滞胀”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C.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困境
D.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
2024-02-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俾斯麦指出,“普鲁士必须领导别人,而不是追随别人”。并且他认为建立以奥地利为中心,包括所有德意志邦国的“大德意志”的统一是欧洲所不能容忍的格局,必将遭到打击,“小德意志”方案(排除奥地利的德意志其余邦国)才是适合普鲁士发展的最优选。俾斯麦的这一思想(     
A.基于德意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猛发展B.推动普鲁士容克贵族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
C.促使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度D.导致普鲁士军国主义思想扩展至整个帝国
9 . 如表为中共在中共二大和中共六大上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基于这些认识,中国共产党(     
会议认识
中共二大
(1922年)
帝国主义列强既然在中国政治经济上具有支配的实力,因此中国一切重要的政治经济,没有不是受他们操纵的。又因现尚停留在半原始的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的经济基础上面,工业资本主义化的时期还是很远,所以在政治方面还是处于军阀官僚的封建制度把持之下
中共六大
(1928年)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帝国主义压迫之下,只有这种畸形的途径:帝国主义使豪绅、地主商业化,保持这一阶级在封建剥削的阶段上,加强地方市场的“发展”,经过它吸取中国农民的膏血。中国工业,所以始终只有如此可怜的状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始终没有完全的经济上、政治上的独立作用
A.联合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B.明确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C.决定将中国革命的重心转向农村D.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2024-02-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清太宗皇太极称帝后设立内三院,贵族议事不合其意,就令内三院再加详议;康熙时设南书房,皇帝在此处理一些机密,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势日衰;雍正之后,清朝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的模式。清初三位皇帝的做法(     
A.实现了中枢权力的制衡B.强化了皇权的专制统治
C.解决了吏治腐败的问题D.使政治体制渐趋多元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