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为1806年英国的时事漫画《法国姜饼大师》,图中拿破仑被描绘成烤制姜饼的厨师,正把欧洲各国的君主送进烤炉,而炉底下涌出来的是被烧成炭灰的欧洲各国。该漫画反映的是(     

A.欧洲君主制日趋式微B.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建立
C.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D.英国对拿破仑扩张的恐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1792年英国人所绘漫画《凶徒托马斯·潘恩》(注:潘恩为北美启蒙思想家,其《常识》成为北美独立的重要思想武器),这表明(     
A.英国民间肯定潘恩的斗争精神B.潘恩宣扬民主具有虚伪性
C.启蒙思想为北美主要斗争工具D.殖民利益要高于民主追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98年3月,俄国《小丑》杂志发表了一幅漫画:一个年轻的保姆,象征着欧洲,摇晃摇篮。一个婴儿——中国人被紧紧包裹着,襁褓上写着“贷款”“工业”“海关”“铁路”“军队”等。该漫画旨在(     

欧洲与中国
A.抨击八国联军侵华的严重后果B.反映欧洲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局
C.说明清政府已失去统治的根基D.揭示俄国与欧洲存在巨大矛盾
4 . 如图为1912年12月,《神州日报》刊登的漫画《倒行逆施》,该漫画(     
A.揭露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B.表达出国人维护民主共和的决心
C.反映革命党结束封建帝制D.寄托了作者支持护国战争的愿望
2022-12-16更新 | 119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1943年,北平在华北当局的指示下举办了巡回漫画展览,主题是“参战周年纪念街头漫画展",如图《击败我们百年来的宿敌》就是展示的作品之一。据此可知,该漫画展意在(     
A.瓦解中国军民抗日信念B.鼓舞敌后战场作战士气
C.揭露国民政府卖国行径D.抨击英美列强侵华暴行
2022-12-15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是1961年英国《卫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中象征英国的老人在试水温。该漫画反映出当时英国
A.滞胀现象阻碍经济复苏B.国力的衰退制约贸易理念
C.福利政策拖累国家发展D.传统外交观束缚经济发展
7 . 下图是1871年的漫画《一颗奇怪的行星》。画中一轮覆盖整个地平线的巨日下面写着“3月18日”,法夫尔和梯也尔(均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领导人)望着这一从未预料到的景象,在惊吓中变成了僵硬的石柱。该漫画反映了
A.巴黎公社胜利的必然性B.作者对新兴力量的认可
C.巴黎公社践行“主权在民”原则D.巴黎公社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022-04-15更新 | 432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下面漫画中.晚清名医张之洞被誉为“先驱”。据此可知,这幅漫画
A.叹息张之洞近代化结果B.反对张之洞近代化行为
C.盛赞张之洞近代化成就D.赞成张之洞“中体西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西式建筑在中国出现,多集中于澳门,主要由传教士和殖民商人修建。18世纪,由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设计,中国工匠精心修建的圆明园分园——长春园的欧式宫殿,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光辉典范。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

——摘编自田毅鹏《西式建筑进入中国的沧桑往事》

材料二   早在秦汉时期,西方就通过陆路交通,从中国瓷器、漆器等商品上的建筑、风景图案信息来猜想推测中国园林。16世纪末开始,来华传教士的著作中对中国园林的记录让西方全新认知了中国园林,如《张诚日记》认为中国屋宇、花园的美在于布置得宜和对自然的模仿。18世纪,传教士马国贤、王致诚分别将《避暑山庄图咏》《圆明园图咏》传到西方,让西方对中国园林的了解进入到图像时代。受中国园林艺术影响,英国率先在西方兴建了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自然风景园。

——摘编自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大量传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式建筑风格东渐和中国园林艺术西传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启示。
10 . [新中国的科技发展]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的国防工业、基础工业和科学技术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尖端技术领域汇集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并开展了一些科研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苏联政府也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及导弹技术方面给予中国援助。1955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定。1958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国防科委,统一领导核武器、导弹武器和常规武器装备的科研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已初具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导管理体制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已逐步建设了兵器工业、航空工业、造船工业、军事电子工业以及包括导弹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国防尖端工业;先后组建了导弹、核武器、飞机、舰艇、军用无线电、兵器等研究院,初步建立了比较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摘编自姬文波《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导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圆满发射成功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发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同一天”并配上下面三幅图片(见图1、图2、图3),由此引发网友的热议。从中可以看到,跨越时空的同一天,记录着一代代中国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前进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图片中任意提取信息并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2024-05-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