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围绕“英国工业革命”这一探究主题,某同学搜集了下面的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713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独占西属美洲殖民地黑奴的贩卖权,从法国手中夺得北美阿卡狄亚、纽芬兰、哈得逊湾一带地方。18世纪中期,英国夺得法国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夺得了西班牙的佛罗里达。18世纪80年代,英国又宣布澳大利亚为其殖民地。

——摘编自陈钦庄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没有一个曼彻斯特(注:英国城市)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

材料四   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如每织1尺布,平均需要14道工序。分工的发展使得生产工具日益专门化,如英国伯明翰的五金工场,可以生产500多种不同形状的锤,以满足各种特殊操作工序之需。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五   地理上的得天独厚以及一个有知识的工人贵族阶级、一个不太有知识的高原人和爱尔兰人的广大基层、和低劣的、不太清洁的居住条件的传统汇合在一起,已使格拉斯哥区域随着新经济力量的解放和扩大其作用而一变再变,已使新工业文明的最好和最坏产物在那里继续争荣并茂成为势所必然。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1)材料一这种史料对研究该主题是必须的吗?请说明理由?
(2)请具体说明材料二、三、四分别从哪些角度对该主题进行了研究?
(3)如何理解材料五中“新工业文明的最好和最坏产物……争荣并茂”这句话
2 . 某学校学生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1:源头:中西文化的异同.

材料一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文化的异同。
探究2:近代:中西相互认识的艰难。

材料二   公元1-1800年,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

材料三   (《南京条约》签订后)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很快地供给就太多了。……最后形成了亏本生意,

——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史料(下)》


(2)据材料二,分析西方人对世界认识的变化。据材料三,指出西方人对中国认识的不足。
探究3:现代:猜疑隔绝两败俱伤,互信开放互惠共赢.

材料四   有头脑的苏美关系观察家没有理由埋怨克里姆林宫对美国的挑战.上帝使美国人民受到这种无法致变的挑战……负有的道义和政治领导的责任.

——乔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


(3)据材料四,分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长期相互隔绝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是如何逐步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的?
(4)综合以上探究及所学知识,归纳阻碍或推动中西交流的主要因素。
2018-04-04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