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7 道试题
1 . 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
表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时间人口
(百万)
粮食总产出(千吨)种植面积(百万公倾)粮食单产
(千克/公倾)
粮食全部作物
1400722052019.824.71038
16501233505532.040.01095
17502607410048.060.01544
182038110858559.073.71840


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15-06-26更新 | 52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厦门湖滨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2 . 读北宋仁宗、神宗年间财政收入来源表,对其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项目绢帛五谷钱币(京师岁入)
宋仁宗时期3 680万贯
宋仁宗嘉祐某年276万余匹1 807万石
宋神宗时期6 000万贯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267万余匹1 788万余石

A.田税(绢帛和五谷)变化不大,说明农民负担没有减轻B.钱币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王安石节流措施的有效实施
C.钱币收入大增,说明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积贫局面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3 . 下表是苏联1929—1932年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
年份
机器设备的进口在进口总额中占比(%)招聘外国专家(人数)钢产量(万吨)
1929年30.1456430
1932年55.71919590
A.苏联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工业化的推进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C.引进先进技术是推动苏联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D.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西方大国的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解读下表内容,对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分析说明。正确的是
时间事件
1825年英国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1840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A.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的历史条件已经成熟
B.经济危机爆发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走向衰落
C.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D.工业革命既增加了社会财富又加剧了社会矛盾
5 . 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正确的是(       )
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
国家百分比国家百分比
英国0俄罗斯38
德国13意大利18
法国20美国(1913)30

A.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的政策
C.低关税国成为高关税国的经济附庸D.当时英国仍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2013-06-17更新 | 9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历史卷
6 . 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单位:%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夏者,中国之人也。”陈寿《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两则记载中关于“中国”的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二者的含义同指当时的华夏民族
B.二者的含义同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C.前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后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
D.前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后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