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列宁在1918年谈到在剥夺资本家生产资料完成消灭剥削后,党要造成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但是在1921年苏俄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后,列宁提出私人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帮手,认为在国家掌握运输业和大工业的前提下,有可能经过私人资本主义(更不用说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社会主义。以下对转变后苏俄政府的经济政策的解读正确的是(    
A.政策转变的目的是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B.转变后的经济政策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
C.经济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经济政策的调整使苏联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0年前外国在华银行历年设立情况统计表(含在华总行及其分行。单位:家)
1894年前16202
1895-1913年515533
1914-1930年111340103
资料来源:朱荫贵《抗战爆发前的外国在华银行》
以下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甲为英国,甲午战争后对华资本输出减弱
B.乙为美国,一战前后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C.丙为法国,一战爆发前在华经济势力最小
D.丁为日本,甲午战争后侵华势力急剧扩大
3 . “马尼拉大帆船”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主要航行于太平洋范围内的货运帆船。观察下面“马尼拉大帆船航线”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主要运销商品来自①处B.运载产品到②处换白银
C.帆船因③国城市而得名D.④处大量人口流入中国
2023-04-14更新 | 564次组卷 | 9卷引用:(选择50题)主题09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4 . 中国元素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包括有形的物质符号和无形的精神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节日符号与活动

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除夕夜转椿树渴望聪明美貌身材好;送穷神、迎财神
元宵节逛灯会、猜灯谜;用送灯、抢灯、走桥、摸门钉以渴望人丁兴旺
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用合药、戴五色丝以渴望健康长寿;发明香囊、天师符图等人工灵物以驱邪避毒
中秋节月饼、赏月、玩花灯;将合家团坐饮食称为“团年”“团圆会”“吃团圆饭”
重阳节爬山、赏菊、登高望远等;用登高、佩茱萸、饮菊酒的方式驱除不祥

——摘编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材料二   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礼仪习俗1912年民国成立后,明令祭孔时“除去拜跑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
消费习俗清亡后,曾出现过“洋装热”,在通都大邑,人们“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注:《潘月樵请用国货》,〔上海〕《申报》1912年3月4日。)
饮食习俗海昌太憨生在《淞滨竹枝词》中写道:“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又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居住习俗邓子琴在《中国风俗史》中称,“晚清园亭,亦参以西式建筑,而通都大邑,几于触目皆是矣”
婚丧习俗“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注:徐珂:《清稗类钞》第5册)

材料三   中国元素主要分类:① 现代著名建筑及伟大成就类;② 著名历史人文景观类;③ 重大发明创造、创举类;④ 民俗节日、手工艺、服饰、特色食品等类;⑤ 传统戏曲、乐器、体育项目类;⑥ 重要学术思想、著作类;⑦ 著名历史人物类;⑧ 著名自然景观类;⑨ 动、植物类(含图腾、吉祥物等);⑩ 著名城市、企业、学校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解读表格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3)由中国元素网协同各大网站,近百家媒体曾共同发起推出 “寻找中国100元素”大型网络调查活动。试以发起和策划人的身份,拟定一份活动所要实现的目标(注:从知识目标和价值目标两方面拟定)。
5 . 如图为1862年美国太平洋铁路修建时华工的照片,对这张照片解读正确的是(     

A.华工在美国取得了丰厚的报酬B.华工的出现纯粹是个人的原因
C.华工为近代美国开发做出贡献D.该照片体现了黑奴贸易的罪恶
7 . 对下表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1849年—1911年晚清税收变化表(单位:万两,比重:%)
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84932817796923004250100
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
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
A.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B.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C.晚清时期农业衰退较严重D.列强加剧了资本输出
2023-03-30更新 | 590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8 . 甘蔗与蔗糖

多数学者认为甘蔗起源于印度,后被引入中国和东南亚等地种植。甘蔗制糖技术也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波斯、大食等地,唐太宗就曾派使臣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

由于日本严重缺糖,所以明清时期的中日贸易中,糖是运往日本的大宗商品,然后从日本换回大量白银和铜。

新航路开辟后,甘蔗又被引入美洲殖民地,催生了以蔗糖为重要商品的洲际贸易——“三角贸易”。甘蔗种植和熬糖需要大量劳动力,非洲黑人奴隶填补了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工业革命前后,源源不断的廉价蔗糖从美洲运往欧洲,进入千家万户,糖逐渐由奢侈品变为生活日用品,白糖配着咖啡、红茶来饮用,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糖不仅影响了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成为工人阶级卡路里的廉价来源。工人阶级在工作间歇喝茶休息,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让人精力充足,从而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1884年以前,中国仍大量出口蔗糖,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中国已成为蔗糖进口国。

(1)依据材料,请绘制出制糖技术的传播路线。
要求:在答题卡上的世界地图中用箭头画出

(2)历史现象是紧密联系、存在因果关系的。从这一角度,依据材料和所学,结合15—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重大史实,解读甘蔗种植和蔗糖贸易。
9 . 与其他文明不同,罗马法的诞生是以世俗的名义发表《十二铜表法》为标志,而且这部法律经过立法“委员会”多年的考察与磋商才最后确定发表。当其实践与法规发生冲突的时候,罗马人总是会选择解决实际问题而非遵守既定条款。上述内容集中反映(     
A.条款多变B.解读随意C.理性务实D.体系缺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21年5月28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立国际调查委员会,对以色列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上侵犯和践踏人权的问题进行调查。投票国家及态度如下表所示。对下表解读正确的(     
赞成反对弃权无权
阿根廷、中国、古巴、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墨西哥、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斯、委内瑞拉等 24 个国家奥地利、保加利亚
捷克、德国、英国
乌拉圭等9个国家
印度、巴西、丹麦、
法国、意大利、日本、
尼泊尔、荷兰、波兰、
韩国等14个国家
美国(之前退出人权理事会,所以无权投 票)
A.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发展B.冷战思维下两大阵营的对抗
C.国际多极化格局形成的影响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终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